到杜新五2這邊,劇情要複雜一點。
畢竟杜新五從華國來到東瀛求學,是有一種成長的歷程的,對於家國人民,對於自己的武學,杜新五會有認知上的變化。
劇本是蔣長生寫的,他沒有玩過於深奧玄乎的東西,而是把這種變化寫得很直白。
首先是自我懷疑,杜新五在江湖上闖下武學大師的名號,但是卻改變不了國家積貧積弱的情況,因此產生了學武救不了國的自我懷疑。
他以三十四歲的年齡,毅然來到東瀛留學,妻子為了照顧他,跟著一起來到東瀛。
在東瀛,他接觸到了很多新思想,卻越來越迷茫,不知道什麼是對的。
直到他在東經遇到來自琉求王國的刺客群體。
這些人不甘心琉求被東瀛佔領,他們想要刺殺東瀛的軍官高層,來表達抗議和鬥爭,讓世界聽到琉求的聲音。
他們沒有綱領,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所謂的指導思想,但是他們有一腔熱血。
他們前仆後繼的刺殺東瀛高層,雖然成功率不高,犧牲率很大,但是大家都沒有怨言。
在這群人中,有一個很漂亮的姑娘,叫做程氏毓秀,她天真爛漫,卻目標堅定,也是刺客團體的人。
杜新五感動於琉求刺客群體的愛國之心,一直默默的幫助他們,甚至把自己在東經的住處提供給他們做掩護。
一開始在他住處打地鋪睡覺的琉求人有十幾個,隨著刺殺行動的深入,人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程氏毓秀一個人。
倒不是程氏毓秀厲害,而是她年紀小,又是個女孩子,受到群體的照顧,一直沒讓她參加刺殺活動。
如今刺客團體只剩下程氏毓秀一人,她去不去刺殺都沒有人知道,但是她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內心,開始按照之前的計劃,籌備下一場刺殺。
杜新五問她為什麼不留下有用之身,從長計議,這樣無謂的犧牲有用嗎?
程氏毓秀很真誠的說道:“我們這群人被選出來,就是執行刺殺的,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對國家的使命。
至於復國的謀略,長遠的規劃,那不是我應該考慮的問題。”
雖然對程氏毓秀的想法不完全贊同,但是杜新五卻受到了啟發,他本是一介武夫,又何必去想什麼國家大略。
那不是他能操心的事情,武夫就要做好武夫的事情。
從這時起,杜新五開始找到了方向,他幫助程氏毓秀一起,刺殺了一位東瀛軍官。
隨後利用自然門的功夫,學習和模仿了東瀛的空手道和柔道,並在各個空手道和柔道比賽中獲得冠軍。
他的比武活動引起了東瀛相撲大師、有東瀛第一高手之稱的日比谷公園的注意,兩人公開約鬥,要打生死擂臺。
這場比賽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世界各國的媒體都積極報道本場比賽。
杜新五知道東瀛人在比賽上做了手腳,收買了他的好朋友,給自己下毒,杜新五將計就計,表面上什麼都不知道,正常準備比武。
其實暗地裡跟程氏毓秀策劃了一起刺殺活動。
在比武的當天,杜新五在擂臺上打死了日比谷公園,而程氏毓秀也當著各國媒體的面,槍殺了東瀛某司令。
杜新五在擂臺上為華國功夫和華國人爭得榮譽,程氏毓秀也在國際媒體面前刺殺成功,成功的在國際上發出了琉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