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一個剛剛掛牌的單位,華國量子計算中心。
既是國內第一家量子云計算平臺,也是全球第一家。
正式上線的時間,早就宣傳出去了。
所以,早早就有記者前來採訪記錄。
不過,真正能夠前來參訪記錄的記者也並不多,畢竟這裡的很多東西都屬於機密。
只有總檯這樣,備受考驗和信任的媒體記者才能前來。
控制大廳。
王東來和潘宏等人,正坐在一塊巨大的螢幕面前。
之所以,將京城設定是第一家量子云計算中心的城市,不僅僅是因為京城的政治地位,更是因為京城擁有打足夠的超算資源。
量子計算機在某些方面確實是要比傳統計算機更強的,但兩者並不是同一個技術線路的。
兩者完全可以配合起來。
更何況,此時的量子計算機在總體上,還沒有完全超過超算。
想要成立一個專門由量子計算機組成的計算平臺,白澤量子計算機還遠遠不夠。
這一點,在行業內也不是什麼秘密。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眾人對於這個量子計算雲平臺的期待。
越是一些高階的科研領域,就越是需要透過量子計算機去摹擬實驗。
這也是量子云計算平臺的重要意義所在。
有了這個雲端計算平臺,國內就發展很多的尖端科研專案。
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無比重要的。
這個雲端計算平臺,上面也和王東來討論過,一致決定在前期採用免費模式。
畢竟,這是一個剛剛出現的新事物。
平臺的很多功能都還沒有完全最佳化好,此時更多的也是在測試,在測試中找到系統的漏洞,再慢慢地最佳化迭代升級。
至於收費,這必然是要有的。
但也是要等到系統穩定之後,平臺提供的算力切實有效,能夠對高新科技專案研發起到重要作用,才能正式提出。
而收費標準,也是到了那個時候才會決定的。
早在這個雲端計算平臺爆出來的時候,就有不少企業,主動地給廬州量子資訊研究所,以及工業部等相關單位,提出了想要合作的想法。
甚至於,還有人找到了唐都交大,找到了王東來。
只不過,這些請求,都被攔了下來。
不開放給國外,而是留在國內,極大地讓眾人放心下來。
對於量子計算雲平臺,最為關注的企業,便是那些材料領域,以及生物醫藥公司。
一個是材料研發,一個藥物研發。
兩者都有一個極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成果極為不可控,太多種配比方案了,無數種材料,多一點,少一點,新增到一起,都有不同的表現。
現在,要是量子計算機確實有理論上的表現。
那麼,就能透過量子計算機高效地模擬分子,加速研發工作。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有了量子計算機,就相當於是開了加速掛一樣。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的。
可是,誰也不敢忽視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