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華國的技術發展,都有一個比較默契的看法。
那就是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那就是剛拿出來的產品都不是最先進的,最先進的東西永遠都在研發。
只要是確定拿出來的時候,都已經不是最先進的了。
放到殲二零上面,就是這樣。
殲二零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在我國未來隱身戰鬥機競爭中,蜀都611研究所提出來的激進的無尾三角翼鴨式佈局、V型全動垂尾、DSI進氣口方案,直接擊敗了瀋陽601研究所推出的保守三翼面方案,進入實質性發展。
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分進行首次升空飛行測試,13時08分成功著陸,歷時18分鐘。
之後,每一年都會推出一款新的改進型。
從網上流露出來的資訊也能觀察到殲20在不斷完善,搭載的裝置也越來越先進,幾乎都是當時最為先進的裝置。
值得一說的是,殲20原本設計時,配套發動機採用的是‘峨眉’發動機,但是因為研發速度素遠遠落後于飛機,所以在原型機和預生產型上面全部安裝的是大毛的AL31F發動機。
上個月放出來的飛機上面,採用的便是這一款發動機。
此刻,上面的領導把王東來請來,其目的是什麼,就很明顯了。
‘力士’號火箭發動機的優異表現,不止可以運用在航天火箭上面,更可以用在戰鬥機上面。
其次,便是NS方程的證明,也可以在原本的基礎上,再度進行最佳化。
王東來在領導提到自己的時候,就已經想明白了這一切。
沒有猶豫,王東來當即就站了起來。
“領導,對殲20機型進行改進的話,我可以做到!”
王東來先是給出了一個確切的答覆,讓幾位領導和在場的人都是點了點頭。
眾人並沒有懷疑王東來沒有這個能力的,所以並不覺得意外,反而是覺得理所當然。
然而,王東來卻並沒有停下。
下一句話,立即就讓眾人的神情一變。
“但是!”
“領導,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該不該提。”
雖然王東來說的是一句疑問句,可是語氣卻是肯定句。
在場的人也都能聽得出來,頓時就來了興趣,不知道王東來會有什麼想法。
於是乎,眾人就把眼神放到了王東來身上。
幾位領導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變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還是來自軍方的胡首長,率先表態說道:“王院士是科研人員,是我們的技術支援,有什麼想法完全可以提嘛!”
有了胡首長帶頭,其他的幾位領導也都紛紛點頭,表態同意。
王東來也沒有膽怯,組織了一下語言,就出聲說道:“領導,我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戰鬥機要根據技術的進步,而進行改進最佳化,這是十分有必要的。”
“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
“一點又一點的改進最佳化,到最後,就會呈現出巨大的效果。”
“但是,我覺得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大膽一點。”
“比如說殲20這款戰鬥機,很明顯是我國的第五代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