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王東來的表現,所以韓明倒是對王東來少了很多的提防。
在研究所裡面,很多的檔案都對王東來不設防。
只要王東來想看,韓明都會滿足。
當然了,王東來也懂得分寸,並沒有去看那些涉及關鍵技術的核心材料。
他來參觀學習的目的從始至終就很簡單,那就是對整個流程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畢竟,他走的是民營航天火箭路線。
如果技術出現雷同,或者是涉及技術專利侵權的話,那才是大問題。
韓明對於王東來的識相也很滿意。
倒也不是他不近人情,而是他現在正承接研發火箭發動機的任務。
我國的航天發展計劃都是提前做好的,所以有些工作都是提前都安排好了。
韓明此時手中的任務,就是為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射而做的準備。
因為每一次發射的目的不同,所以對於火箭也有不同的要求。
同樣的,也會體現在火箭發動機上面。
我國的航天技術起步晚,落後西方的比較多,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的追趕上來,採用的辦法就是小步快走。
靠著快速迭代,才能一點點提升技術。
所以,對於韓明來說,他的任務很重,根本禁不起耽擱。
要不是程力出面,並且還給看了上面的通知,加上王東來又是國際知名數學家,對於他的研究工作還有一點幫助,不然的話,韓明說什麼都不會答應讓給王東來加入。
現在這樣,在韓明看來就已經很好了。
接下來的時間。
韓明帶著自己的團隊廢寢忘食的搞著研究,而王東來就在一旁安靜地看著,學習著。
就和王東來之前說的那樣,只帶著耳朵和眼睛過來,只看只聽少說不做。
遇到問題的時候,王東來也會在韓明不忙碌的時候進行提問。
韓明並沒有哄騙王東來,遇到問題的時候,並沒有藏私,而是認真詳細地講述。
不得不說,在學習了幾天之後,王東來越發感覺到自己來對了。
要是不來的話,他還真的不知道火箭發動機裡面還有這麼多的竅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研究所的短短几天,王東來所收穫的東西要遠遠超過同樣的時間去看資料。
畢竟有些東西,資料裡會記載,但是有的並不會記載。
而偏偏就是這些不記載的東西,才是核心。
人類的認知也只是達到了原子階段。
在微觀層次,還有很多地方都做不到。
所以,說是火箭發動機精密度很高,實際上也就是那麼一回事。
領悟這一點之後,王東來的心裡就浮現出一個詞。
工業怯魅!
一邊學習,王東來一邊也在心裡不斷琢磨自己的火箭發動機設計。
他之前和韓明說到的全流量燃燒發動機並不是胡亂說的。
而是他真的這麼想。
SpaceX的猛禽發動機,就是採用的全流量分級燃燒方案,燃料也是採用的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