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指在某一領域具有卓越成就、為該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學者或工程技術專家。
他們是最高學術榮譽的,被認可為該領域的權威人物。
在以前,其實是被稱為學部委員,也就是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國內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3月,即為研究院院士,透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華國院士。
院士座談會進行了很多次,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在座談會上,院士之間產生爭論雖然少,但是也有。
可是像王東來這樣的,直接不留半分情面地進行質問,這就很少見了。
在王東來之前,被評選為院士最年輕的是盧克院士,1965年出生,38歲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而更多的院士,則是大量集中在五六十歲的年齡,才會被增選為院士。
到了這個歲數,已經和年輕不沾邊了,做起事來,自然也就不會那麼衝動莽撞。
所以,就算是兩方矛盾重重,也很少出現激烈的對抗和抨擊。
可是這一屆卻是不同。
王東來滿打滿算也才21歲,就被增選為了院士。
年輕!
這就意味著氣盛!
場內的眾人在短暫的震驚之後,這才反應過來,王東來只是一個才21歲的年輕人。
做出這樣的事情,完全是能夠理解的。
不提眾人此刻心裡的想法,王一方院士被王東來這個年輕人如此質問,心裡早已是怒極。
論年齡,他兒子都比王東來還要大。
論起學術地位,他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也已經是國內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長,並且獲得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和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為首次獲得這個獎項的華國科學家。
成名這麼多年,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擁有的名聲可要比王東來大得多。
結果,王東來居然會在這種場合絲毫不給自己面子。
心裡怒極,但是並沒有讓王一方院士失去理智。
“王東來院士,針對你剛才問出的問題,我覺得我有必要做一個解答。”
“360億的建設成本,這是我預估出來的資金,如果你覺得有問題的話,我可以在後面給你發一份詳細的預算報告。”
“不過在這裡,我也能簡單地解釋一下。”
“建設大型對撞機,需要極大的場地,這一方面在國外就耗費了巨大的資金,而在我國,這方面我認為完全可以節省下來,由地方政府出資,或者是扶持政策拿下所需要的建設場地,就能省下一筆海量資金。”
“另外,我國擁有豐富的人口紅利,以及在基建方面擁有極大的優勢,這也能在工程建設之中,節省下大量的成本。”
“我相信以國內的力量,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科學研究如果都和王東來院士一樣去算經濟總賬,那我想很多的科研專案都可以停下來了,因為他們並不見得會創造多少價值和利潤,可這只是在經濟上的演算法。”
“卻忽略了一點,很多的技術突破,往往在初期看不到什麼成果,但是等到後期就會發現它的真正價值所在。”
“如果我們在高能物理領域太過落後的話,那麼我想這絕對不會是一件好事!”
王一方院士心裡雖然氣極,但是卻平靜地說出這麼一番話。
然而,王東來並沒有被王一方這一番話說服。
“王一方院士,建設大型對撞機得到基礎零件我們都需要進口,我們如何能夠保證,在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眼看著到了關鍵時刻的時候,白頭鷹不會在這方面進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