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次的會議,從王東來的角度來看,其實意義並不算大。
因為相比較於其他的學者想要參加這樣的頂尖會議刷刷自己的名聲,提升一下自己的學術地位。
王東來就不需要這麼做了。
可以這麼說,他在二十歲完成的成就,就已經比一些學者教授辛苦忙碌了一輩子的成就還要高。
哪怕是他現在什麼論文也寫不出來,什麼學術成果都沒有。
華國數學史都少不了王東來的名字。
同時,華國學術史上也會記錄一句王東來是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等國際頂尖大獎的國人。
ICIAM全稱是國際工業和數學聯盟,所以這方面並不完全是數學,而是數學與工業的融合。
王東來之所以沒有擔任這次會議的什麼官職,其中雖然有年齡比較小,論資排輩的關係,但是也有他在這方面確實沒有多少比較顯著的成績。
惟一能扯得上邊的是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裡面用到了數學模型,智慧演算法,並在醫療器械上表現出來。
只不過,這項技術已經在國內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獎項,所以此時也就不好再拿出來了。
所幸,王東來也不在乎這一點。
他倒是對這場大會頗感興趣,尤其是獲得了獎項的五人。
畢竟,能夠獲獎自然是有幾分技術的。
大會第一天,早上的時間是開幕式和頒獎。
而下午就開始了進入正軌,按照之前的大會流程進行。
王東來在主報告廳被眾人圍著邀請的一幕,也慢慢地傳了出去。
於是乎,就有不少人就開始關注著王東來究竟會選擇哪幾個報告去聽。
而第一個,正是獲得拉格朗日獎的Andrew J. Majda。
拉格朗日獎是從1999年開始頒發,由高盧和意大力以及西班·牙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資助設立,它對國際公認的、一生為工業與應用數學做出傑出貢獻的數學家進行獎勵。
Andrew J. Majda來自白頭鷹的紐·約大學,而能夠獲得這個獎項,則是因為他在應用數學、波前傳播和燃燒、大氣散射理論、流體動力學和大氣氣候學等領域做出的突破性、原創性、奠基性和開拓性貢獻。
可以說,能夠獲獎的自然不可能有濫竽充數之輩。
尤其是這種頂尖的大會上面,獲獎者是需要做發言報告的,還要接受下面的聽眾的詢問和答疑,一旦水平不夠,影響可就大了。
王東來抱著輕鬆的心態,聽著Andrew J. Majda教授的發言,與自己腦海裡相關的知識進行融合。
這,其實才是王東來真正的目的。
他憑藉著【速讀】以及【記憶宮殿】等技能和能力,早就不知道看來多少論文和相關書籍。
這些知識和經驗存在腦海裡,只有等他開啟【大腦超頻】的時候,才能隨心調動應用。
王東來自然不願意如此,所以就想到了旁聽來獲得經驗,讓自己加快知識的吸收。
晚上。
王東來又去了科拉茲獎得主Annalisa Buffa的報告會議廳,聽取報告。
科拉茲獎從1999年開始頒發,由德·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資助設立,它專門獎勵國際公認的、在工業與應用數學中做出傑出工作的42歲以下的年輕數學家。
其實如果這個獎項沒有在工業與應用數學中做出傑出工作的話,那麼這個獎項就絕對不會頒給其他人,只能頒給王東來。
目前,放眼全世界,王東來的數學成就都是最頂尖的那一檔。
不管有沒有42歲這個年齡限制,都是如此。
但偏偏有了這個前提條件,所以王東來也就無緣這個獎項。
值得一說的是,獲得這一屆科拉茲獎的Annalisa Buffa教授,還是一位女性學者。
來自意大·利應用數學與資訊科技研究所的Annalisa Buffa教授,獲得獎項的原因是因為她將深奧和複雜的數學技術應用於科學和工業領域的計算機模擬獲得了根本性的突破。
這一點,又和王東來的人工智慧醫療輔助診斷系統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這一場報告之中,王東來聽得很認真。
並且,還在報告結束之後,和Annalisa Buffa教授進行了一場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