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的會議室裡面,自從陳權院士主動提到王東來的名字之後,氣氛就變得安靜下來。
因為在場的人要麼是高校的教授,要麼就是公司的高管,就算是秘書和記者等也都是最為優秀的那一批人。
陳權院士的話剛一說出來,眾人就敏銳地察覺到陳權院士話語中對王東來的欣賞。
雖然看似陳權院士讓王東來在這個時候有些不妥,但是細想之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畢竟能夠參加這次會議的行業大佬不少,有高校的教授學者,也有專攻新能源領域多年的工程師。
如果每個人都想發言的話,王東來肯定是要排到最後面了。
當然了,這個情況自然不會出現。
可是王東來在新能源領域,在這個會議之中的地位不算高,這卻是真的。
陳權院士直接喊到讓王東來講解自己的想法觀點,這無疑是給了他一個表達的好機會。
主打的就是誰也不得罪,誰也不批評。
但是,雖然他知道,可也不代表著他會隨便說出來。
“只不過,這一次既是大家研討交流的會議,也是組織上對新能源行業的一次調研活動,國家科研基金有限,只能選擇一些可能性比較大,發展前景更好的專案進行傾斜,所以,王教授不妨談談自己最看好的技術,哪一條發展路線最有前途,理由又是什麼?”
“幾位教授的想法和研究方向,都是極為實用的,不管是研發新材料,還是最佳化工藝流程,又或者是改進電池技術,採用鋰硫電池和碳酸鐵鋰電池以及鋰電池,都是一種嘗試,我認為學術界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統一觀點,推進某一種技術。”
從聽到讓自己發言,到王東來站起身的短短几個呼吸的時間,他就想好了自己應該怎麼說。
他來參加這次會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表現自己,而是想要在這裡聽取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從而獲得靈感完成突破而已。
這樣的解釋,也讓在場的其他人恍然大悟,繼而一雙雙視線都看向了王東來。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這個道理,王東來還是很明白的。
“我之前看到過你在《先進材料》上所寫的兩篇論文,我認為你在這方面的天賦不比在數學領域上低。”
“每一種技術都有其優劣處,我國又是一個情況複雜的情況,只有市場才能給出一個最好最合適的答案,我的意見是齊頭並進,大家一起出力,完成新能源市場的技術攻克。”
孰輕孰重,他還是能分的清楚。
王東來自然也能想明白這一點。
如果王東來沒有外掛,不知道未來的發展情況,他可能還真的不知道新能源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坐在主位的陳權院士卻是神情不變,依舊笑容和煦地出聲問道:“王教授說的很對,一切技術都要以市場為主,而我們又是地理條件複雜的國家,新能源行業的發展不可能會是一個模式,必然需要多種技術並存,然後透過市場來決定出最佳的新能源技術發展路線。”
不提其他人聽完有些輕蔑,甚至是冷嘲的神情。
王東來的這個回答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
至於陳權院士為什麼會幫助他,他心裡也有一個大概的猜測。
陳權院士說到最後,還是說出了自己看好王東來的原因。
所以,他才會說出這個萬金油的回答。
然而。
尤其是CATL和BYD的工程師,更是雙眼放光地看著王東來。
王東來之前在鋰電池的突破,他們兩家還是瞭解的很清楚。
眼下,被陳權院士這麼一說,加上眾人齊齊看了過來,王東來也有些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