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白頭鷹的學術圈變得無比熱鬧起來。
就像是一盆熱油澆到了火堆上一樣,這場活動的聲勢變得更大起來。
如此這般,也就吸引到了更多更大的媒體關注。
比如說是BBC、AP、UP、Reuter、AFP、ITARTASS等等著名國際媒體的注意。
在這些著名國際媒體的關注下,這場‘反學術迫害和學術歧視’運動的聲勢更大起來,其中爆料出來的東西更加勁爆。
比如說,就有人匿名地向BBC提供了一份詳細之極的資料。
這份資料顯示,白頭鷹的很多獎項的評審委員會大多都是白人組成,而翻開這些獎項的歷屆得主,也能看到得主多半都是白人,其他人種少之又少,非白頭鷹國籍的更少。
關鍵是,同時期,這些得主的獲獎專案並非是獨一無二的,就連他們獲獎的理由都不是十分的充分。
他們能夠得獎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膚色以及國籍。
這份報告詳實明瞭,清楚地表明瞭一個現實。
那就是在白人為主的獎項評審委員會里,白人在獲獎這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他族裔很難獲獎,成果也同樣很難得到學術界認可,並被注意到。
在白頭鷹,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
那就是政治正確!
任誰也不敢在這方面犯錯。
結果,就有高人提出了一個沒有被人注意到的地方。
那就是在白頭鷹學術界,女性學術工作者的名字很少,成果比例也不高。
但是,投身科研工作的女性學術工作者並不在少數。
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會不會是因為歧視女性?
這個結論一出,瞬間使得這場運動的熱度再上一層樓。
誰都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變化,並且發展的還會如此之快。
從新聞媒體爆出此事,到‘反學術迫害’運動出現,到學術期刊支援,再到各大國際媒體發文,最後再到爆出的諸多學術醜聞和學術黑料。
最後的最後,竟是直接打起了政治正確這一張魔法牌!
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簡直是妙不可言。
此刻隨著這場‘反學術迫害’運動的聲勢越來越大,佛伯樂終於有些坐不住了。
畢竟,佛伯樂又不是傻子,他們在第一時間就知道這件事是由王東來引起,經過發酵,最後成了這樣的一場大風波。
而作為事件中心的阮威經濟間諜罪,此刻在這場大風波面前,已經變得有些無足輕重了。
這場‘反學術迫害’運動要是真的這麼搞下去,他們這些人必然要推出一個替罪羊,用來平息眾怒。
一個是自己的前途,一個是別人的前途。
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所以,洛杉磯的佛伯樂也終於開始行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