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東來準備離開的時候,再次有人找到了他。
這一次,找到王東來的是一位工作人員。
“王教授,於老想見見你。”
只是這麼一句話,王東來瞬間就改變了主意。
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能被稱之為於老的人,王東來自然是知道是誰。
被這位大佬約見,王東來自然是沒有半點意見,當即就答應下來,跟著工作人員往一處安靜的隔間走去。
很快。
工作人員就帶著王東來到了一處隔間。
一進門,王東來就見到了於老。
於老也站起身來,和藹地說道:“王教授,身子骨不太好,所以讓工作人員傳話,你別介意。”
這是王東來第一次和於老這樣的國之棟樑見面談話,而於老的第一句話,就讓王東來見識到了老一輩的風采。
“於老,您客氣了,我是晚輩,您喊我小王就行,得知是您想見我,我高興激動都還來不及呢。”
王東來臉上帶笑,語氣真誠地說道。
“小王,我之所以讓工作人員把你喊來,其實就是想和你聊聊人工智慧。”
“你研發這個人工智慧醫療輔助診斷系統很不錯,但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於這方面,你有什麼想法沒有?”
於老雖然不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可是作為頂尖科學家,眼光還是有的。
王東來聽到這個問題,當即就反應過來這是在考校自己。
略加沉吟了一下,才出聲說道:“於老,不瞞您說,對於人工智慧技術,我抱有很大的期待。”
“我將人工智慧技術定位為一種工具,也只是一種工具!”
王東來在說出第二句話的時候,語氣特意加重了一分。
於老沒有什麼表示,靜靜地等著王東來繼續講解。
“人工智慧是機器進化的結果,也是人類科學進步的結果,作為創新的工具,一旦技術成熟,將會對各個領域進行創新。”
“1956年,達特茅斯大會召開,將人工智慧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正式宣告這一學科的誕生。”
“1957年,卡內基梅隆大學成立了全球首家用於研究人工智慧的實驗室。”
“1965年,約瑟夫·維森鮑姆發明了首款智慧聊天機器人ELLZA。”
“1979年,白頭鷹國家標準學會提出了一種新的推理機規格語言(Knoe Description Language, KRL)。”
“1981年,有了一些專家系統,最有名的就是可以在醫療診斷中使用的 MYCIN”。
“1997年,IBM公司生產的“深藍”戰勝了加里·卡斯帕羅夫,成為了人工智慧領域中一項重大進展。”
“2006年,谷歌宣佈釋出了一項以統計學習為基礎的語音識別技術,這一技術在語音助手和智慧家居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011年,在白頭鷹一檔名為“危險邊緣”的電視節目中IBM公司的電腦沃森打敗了兩位曾經的知名冠軍,顯示了它對自然語言的理解以及對知識的理解。”
“人工智慧的重要作用,就是讓機器擁有智慧,透過模仿人的思考和學習能力,來完成很多複雜的工作與決定,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高校和安全。同時,它也可以使人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從而使得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得到極大的發展和進步。”
“時代發展到現在,全球科學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眼前一片漆黑,沒有人會知道下一次工業革命會體現在哪一個領域,也許是能源,也許是人工智慧,也許是材料。”
“而在我看來,人工智慧絕對是未來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