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全世界,恐怕只有他一個人才知道未來的變化如何。
透過這些研究這些技術,王東來也彌補了前世的疏漏。
很多人不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既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門檻太高,也是因為這些確實枯燥乏味。
可是等到一些令人震驚的‘黑科技’出現的時候,又會驚呼國家的發展。
根本不知道那些所謂的技術突破,其實早在之前就已經進行了研究,進行了人力和資源等投入。
還有一點,那就是技術突破了,並不是說直接就能應用在全社會,並且被人所知道。
技術的擴散滲透是需要時間的,就像是鋰硫電池,如果不和BYD和CATL合作,單單靠著銀河科技自己的力量,重建廠房,打通供應鏈,培養合格的工人,工藝流程最佳化,這一套下來,最低也得兩三年時間。
更不要說,生產之後的銷售問題了。
所以說,很多技術在實驗室裡可能完成了,但是在實際上應用可能要落後一兩年。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便是人的關注精力都是有限的。
很多技術發展突破,很多人都沒有這個精力,也沒有這個興趣去關注。
就像是這一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一些技術,比如說荔枝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楊樹高產優質高效工業資源材新品種培育與應用、豫綜5號和黃金群玉米種質創制與應用、西瓜優異抗病種質創制與京欣系列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大恆肉雞培育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應用等等技術。
單單只是看名字,就知道這些技術的研究方向和內容大致是什麼。
不是吃的,就是用的。
這些技術的突破,對於社會,對於國人的意義並不小,可是所引起的關注,並不算高。
……
到了京城之後。
王東來一行人就被妥善地安置了起來。
每一次的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參會人員都有好幾千之多。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些來到京城的學者教授,都是國內學術界和科學界的中堅力量,甚至是棟樑。
要是這些人出現了問題,那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對於這些珍寶一樣的科研學者和教授,國家佈置了極為嚴密的安保工作。
以一種誇張的佈置,保障著眾人。
而王東來等人來到了京城之後,自然也不可能被關在房間或者酒店裡面,安保不是軟禁。
每次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都是國內的一次學術盛會。
畢竟能夠前來這裡的學者教授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一群精英遇到了一起,自然而然地想要相互交流印證一下。
而這,也是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一個目的。
王東來剛剛收拾好,華國數學會的黃院士就找到了他,說是準備帶著王東來去見見人。
全華國有將近十四億的人口,絕對的人口大國。
而人的一生,能夠認識的人也不過上千而已。
同學、老鄉、同事、朋友、親人差不多也就是這些。
有一句話說,一個人的朋友階層如何,就證明了他本身所處的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