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四年四月,就在孫策攻破臨沅縣周邊兩縣,得到了較為充裕的糧食,開始聚兵於臨沅縣縣城下,準備發動向該縣城發動總攻之時,傅彤也就率軍返回了零陽縣。
廖立終究是本地人,而且,他也不是一無是處,具備一定的政治能力,故此,在比殷觀多用了五六天的時間之後,終於按照傅彤的最低要求,完成了遷陵縣百姓的遷移工作。
與此同時,張龍也在未驚動孫策軍後續部隊總大將程普的情況下,十分順利地攻下了都梁縣。
攻下一座沒有名將和重兵把守、且歸順孫策軍沒有多長時間的荊南縣城,對於張龍來說是小菜一碟,難就難在,攻城到破城這整個過程中,都不能讓縣城裡的人向程普方面派出人求救。
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兩種方法。
第一,用足夠數量計程車兵徹底圍困住縣城。
顯然,以張龍目前手中的兵力而言,他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第二,提前派出清剿部隊,讓其埋伏在縣城通往其他方向上的必經之路上。
這樣做,雖然並沒有用兵徹底將縣城圍困更來得嚴密,但是,只要張龍派出去的人足夠得力,就可以避免出現漏網之魚。
而金珏交給他手下的那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戰法,就非常適合用在這種地方。
都梁縣縣城一被攻陷,張龍就立刻將八十名護衛及其被分派到手中的五百名士兵,向東、向西兩個方向全都撒了出去。
其首要目的有兩個,
第一、破壞各個方向通往都梁縣的道路、橋樑等等基礎設施。
這就是所謂的破襲戰。
這種後世紅軍用來對付倭寇的戰法,目的就是要延遲敵軍進軍的速度,進而利用小部隊在半路上襲擾敵軍。
第二、到周邊各縣趁夜焚燒城外的所有生長著莊稼的耕地。
傅彤定下的這個計策雖然有些帶毒,但這也不能怪他。
萬一孫策覺得他在荊南三郡的戰事進行得並不順利,極有可能讓他手下的將領們就地徵兵。與之相對應,因為黃祖之前在武陵郡大肆徵兵,導致武陵郡轄下各縣的兵源已經變得不那麼充足了。
傅彤擔心兩軍會因此而陷入持久戰,故此,才讓張龍執行如此歹毒的作戰方案。
張龍派出去的手下,一旦將零陵郡幾乎所有屬縣耕地裡的莊稼全部破壞掉。到了那個時候,程普別說就地徵兵,以彌補孫策軍軍隊數量不足的影響,他連在當地立足都很困難。
除非程普或者說是孫策敢像金珏那樣下令,大肆屠殺零陵郡當地的大中地主和富商,以獲取足夠用來安民,甚至是穩定軍心的糧食,才有可能繼續在零陵郡站住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