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目前的思維還停留在花錢僱人辦事的階段,而且李恪受到的教育和道德觀念也不允許他白用別人不花錢。
郭文才提醒道:“既然殿下打算建設自己的封地,那為何還要在長安建這麼多工坊?難道不應該想辦法建在自己的封地麼。”
李恪對於這個郭文才的能力有點失望翻翻白眼:“你知道我的封地在哪?”
郭文才更加不解了:“殿下的封地不是在益州麼?”
李恪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可不是,自己是蜀王,雖然李世民把其它封地都收回了,但是益州還是給留了下來,在大家觀念裡面益州不就是自己的封地。
但是李恪知道自己將來要改為吳王的,後來一直在安州,那邊就算自己的封地了。
李恪並不滿意這個地方,李恪的理想封地位置是一個靠海的地方,最好是那種離繁華很近離喧囂很遠的敵方,有山有水最好。
要是待的無聊了,開著船隊下西洋四海漂盪,來一個環球旅行,給大家證明一下地球是圓的。
自己最近一直琢磨著就藩就藩,要是李世民真的讓自己就藩了,給安排到益州豈不是隻能天天打麻將泡茶館?
不行,要想辦法讓李世民改封,要封到海邊去!
李恪悄悄跟郭文才招手,然後又一想,不對,這個人自己還不熟,別是間諜,這事不能跟他商量!
郭文才激動的湊上來,以為李恪要告訴他機密或者說心裡話。
李恪只是解釋了一下:“先在長安建廠培養人才嘛,到時候長安能直接生產機械在封地建廠就不用從頭開始了嘛。
楊管事既然推薦了你,現在我交給你一個任務,我答應孫道長幫他建一所醫學學校,你幫我找一個地方,就在咱們這邊附近。
要求地方大,房子多,最好是道觀,這個學校第一年可能只有一兩百個學生,以後每年擴大。
醫學一般要學習五年以上,達不到畢業條件的還要繼續留級,寬進嚴出,每年可能要招收超過兩千人。
最後可能同時有一萬人以上的學生在裡面讀書,你要做好土地規劃。
整個學校分為漢醫學院、其他醫學研究院、大乘化學院、大乘物理學院、大乘數學院、大乘技工學院、大乘機械學院、大乘船舶學院這幾個大學院。”
郭文才愣愣的問道:“殿下說得是醫學學校吧?怎麼這麼多教大乘道法的?這豈不是成了大乘道法學校了?”
李恪擺擺手:“你不要管名字的事情,我自有計較,你只需要按照我的要求找到一個地方就行,離工坊區要近,在我這塊地內找到合適的地方更好!”
郭文才琢磨著,在校學生一萬人以上,太學也沒有這個規模吧,當年孔子三千弟子就讓儒家有了今天的地位,您這麼招生,還不被……
不過郭文才也不打算提醒了:“是,我這就去辦。”
現在白糖的生意開始了,李恪又有錢了,答應孫思邈的事情要辦,自己培養人才的事情也要辦。
既然當道觀觀主沒戲,那就腳踏實地的自己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