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嘛,”李康笑著點了點頭,“帶著興趣工作的人,跳槽的機率低一些,而我們青雲集團,培養人才,也更放心。至於因為意外跳槽所造成的人員空缺,可以透過正常的招聘來補充。”
一幫高校領導,合計了一下,發現青雲集團改變招聘模式並不是一件壞事:按照興趣來招人,學校裡一些成績差一點的學生就業機會更大了,至於那些被嫌棄的“品學兼優”的學生,就更不用擔心就業了。
研討會順利結束,青雲集團被戲稱為“學渣培養基地”的職業公會也在各大院校間名聲大噪……
雖然被人黑了一把,導致職業公會計劃受挫,可經過一段時間的反饋,李康發現計劃還是很有效果的,最起碼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被隔離開來。
不是李康不喜歡品學兼優的學生,而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李康,很清楚那些“三好學生”的證書是怎麼來的。
除了學校裡的學渣們,社會上的很多家長也對青雲集團增加了一絲好感,畢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上五道口和圓明園的……
時間一長,“職業公會”的下線——作業幫,出現在各種報道中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作業幫的成名,始於一項在公眾視線裡已經消失了很久的制度,委培。
委培,或者說是委託培養。作業幫從附近的學校裡,挑選一部分有一定特長,但因為偏科,整體成績偏差的學生,簽約,然後委託給一些有特色專業的非211、985院校培養。隨著一眾“好奇”媒體拜訪的的不斷深入,作業幫的全貌被複原出來……
作業幫不不止帝都有,其他的一線城市的各大中學附近都有;雖然作業幫的簽約人數不是很多,可簽約的質量卻不低:雖然沒有各大奧賽的獲獎者,可簽約學生裡面不乏各種課外活動的優勝者。
原來青雲集團在下很大的一盤棋呀,最起碼也是未雨綢繆級別的,只是青雲集團是怎麼判斷這些前科的學生有培養價值的呢?在一眾記者們的不懈努力下,青雲集團的“終極決策核心”——青雲大資料系統出現在了公眾面前……
眼看著家底就要被扒出來了,李康趕緊站出來“闢謠”:“大資料系統只是提供統計資料參考,不具備決策能力,沒有媒體報道的那麼神。”
然並卵。
在“磚家”橫行的時代,解釋就是掩飾。
知道越描越黑的李康,只能放棄了抵抗,任由吃瓜群眾們將大資料系統的功能YY到了天花板上……
然而還是有人洩了青雲的底,某位前知名駭客的一條歪脖,徹底引爆了網路:一零年左右,青雲已經用上了高達一萬昆位元的量子計算機!
雖然這條歪脖很快就被刪除了,可還是有人截了屏……
事件引爆後,李康被炸得焦頭爛額:青雲電子的大資料中心,每天都會有人參觀,不是科學院的專家團,就是高校的計算機研究中心……
送走了最後一波參觀團之後,李康突然羨慕起流雲來:提前將鍋扔給了自己,這位沒良心的傢伙則是每天悠哉遊哉地製作遊戲,捏動畫片……
“不行,”李康咬了咬牙,“我得提前退休!”
李康的計劃倒是很美,奈何李飛對於管理公司沒走興趣,而李飛的女朋友,高中還沒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