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都北面偏西的地方,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嶺,也是白都的民眾遷徙的主要方向。
自放糧那日起,無數的民眾拖家帶口的前往山中避難,一條彎彎曲曲的由人鑄成的小路從白都延伸到無盡深山之中。
或許一場大雪確實能為來年帶來好收成,但前提是,種田的人能熬過這個寒冬。
白氏發放給民眾的避難糧對於龐大的遷徙人口來說,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而在之前的徵兵令下大部分青壯也早已趕赴戰場,然後兩萬多人血灑疆場。
這支遷徙的隊伍裡,青壯的男丁少之又少。好一點的家裡有農婦能撐起一個家,她們是這次遷徙的主力,帶著老人,帶著小孩兒,帶著戰爭的傷痛和對活著的渴求去向未知的地方。
但也有很多家庭,只是老伴兒兩人攙扶上路,或者拄著柺杖禹禹獨行。
因為白伯賢的命令,這支全是老弱的隊伍並沒有軍隊護送。而白伯賢為了不讓軍中士卒心生怨氣,凡是在家中有人參軍者都可留在白都,不用前往山中躲避戰爭。
白都短時間內可以容納下軍中士卒們的家眷,況且剩下的這幾千人馬也不全是白都附近的人。
以至於白伯賢的命令雖然有些殘忍,可軍中卻並未有譁變的苗頭。
阿凝雖然不滿,可是她能給予這些民眾的幫助也有限。只能讓沈無敵帶著五百鬼軍先行一步在最前方給遷徙民眾開路。
可即便如此,五百人想要顧全兩三萬人的隊伍也很力不從心。
到目前為止,沈無敵已經帶著手下計程車卒清理了兩個賊窩。賊匪自不必說,押解到白都充作了軍奴。
而賊窩裡的糧食也被沈無敵分給了一部分民眾,但是對於身後望不到邊際的遷徙隊伍,這些糧食是在不算什麼。
除了白氏的救濟糧,這些難民自然也把家裡所有能帶的食物帶在身上,一家性命皆繫於此。
賊匪和寒冬對這支隊伍的打擊遠不如飢餓來的猛烈,誰又能把一個冬天的糧食背在身上呢?
在行進了五六天的時候,沈無敵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民眾開始互相爭搶糧食和禦寒的衣物。
若是賊匪,沈無敵自然不會猶豫,該殺便殺,能抓就抓。
可是這種現象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來自兩三萬人心中的恐懼產生的暴動。
如果是流民抱團作案沈無敵狠狠心也能解決,可是沈無敵面對的是兩三萬人心中已經無法束縛的惡。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流民們行進的路邊開始出現屍體。一開始只是獨行的老人,數量也不多。
沈無敵雖不想放任這種情況的發生,可是他無法阻止。
流民的隊伍並不像行軍那樣嚴謹,雖然有沈無敵在前面帶隊,但是流民的腳力都不一樣,隊伍在行了兩天之後沈無敵就無法看到全貌了。
那些殺人者趁著夜色躲入了兩旁的山裡不知去向,而還活著的人在看見這些屍體的慘狀之後更是時刻保持著戒心。
雖然本意就是讓這些民眾躲入山裡,但是這裡離白都很近,遠遠還夠不上安全的程度。
說句難聽的,若是白都失守,陳國就會以成軍的建制進入深山抓捕這些民眾成為奴隸。
在這個以人力
與農耕為主的時代,人口是最重要的資源。不管老幼,不分男女,只要可以活動,都可以壓榨出最後一分潛力。
阿凝不想這些人甚至這些人的後代接受這樣的命運,所以才希望他們躲得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