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墨離大舉進攻李自成部將袁宗第的時候,南京政權的諸位大佬卻在為爭奪地盤和利益而暗中較勁,滿朝文武百官勾心鬥角,互不相讓,卻沒有人想起要出兵為崇禎皇帝報仇。八一〔網 ?].
只有朱大典統率的魯軍總算還知道要為大行皇帝報仇,在南京接受冊封后就回到濟南,積極訓練士兵,準備與即將南下的大順軍作戰。
北京。紫禁城。
剛剛登基稱帝不足七天的李自成接到劉宗敏在山海關戰敗的訊息後大驚失色,同時又怒不可遏。
大明在遼東的兵力基本上已是相當空虛,除了寧遠的吳三桂五千人,就只有錦州金國奇的兩萬多人,劉宗敏的八萬大軍怎麼會戰敗了的?
原來,當皇太極得知山海關的曹文詔和寧遠的祖大成以及薊門的劉良佐、昌平的左良玉都率軍馳援京師後,遼東兵力空虛,於是當機立斷,決定從大同、宣府撤軍,繞道開平衛,長途奔襲寧遠、錦州。
後金軍突襲到寧遠的時候,京師淪陷的訊息已經傳到了遼東,吳三桂得知舅舅祖大成戰死、京城淪陷崇禎縊死的訊息後大驚失色,登時變得手足無措起來。
偏偏這時,後金皇太極的大軍又已兵臨城下。
吳三桂率軍踞城而守,但僅僅五千人在面對十數萬的後金鐵騎,這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能夠堅持得了幾天?
吳三桂只堅守了一天,就因為敵眾我寡傷亡過重而不得不接受了皇太極的勸降。在吳三桂看來,現在大明已亡,京師都已經陷落於李自成之手,曹文詔、朱大典、劉良佐等人戰敗,舅舅祖大成、祖大弼等又戰死,自己孤守寧遠,再無援軍,如何能夠堅守?
皇太極此時又大肆招攬,許以高官厚祿,於是,吳三桂率領近四千部下投降了皇太極。
皇太極許了他一個總兵官,讓他率兵為前導,引領後金大軍自山海關入關,進攻李自成的大順軍。
吳三桂以幫助山海關抵擋劉宗敏為由,以明軍的身份輕易進入山海關,隨即控制住了山海關的守軍,逼迫他們亦向後金投降。
山海關守軍無可奈何,只得和吳三桂一起投降了皇太極。
後金大軍進駐山海關半天后,劉宗敏也率領八萬大軍到了。
後金軍隊並不露面,隱匿於關牆之內。開始劉宗敏還以為山海關僅剩下三千明軍,毫無戒備,以為大軍一到,明軍就會嚇得開門投降。這一路來,許多州縣官兵不就是這樣的嗎。
所以劉宗敏甚至連陣型都沒擺開,只派了手下的一員參將帶著上萬人大大咧咧的跑到山海關下大聲招降,神態輕蔑。
劉宗敏很快就為他的麻痺大意、驕狂輕敵而付出了代價。
那名招降的參將冷不防被躲在城垛後面的嶽託一箭射中咽喉,登時跌落下馬。
同時,山海關關門開啟,無數的後金鐵騎呼嘯著衝了出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關下的大順軍衝去。
大順軍猝不及防,根本連陣型都沒有擺開,就被後金鐵騎衝得七零八落,死傷無數,餘者狼奔豕突,哀嚎紛紛。
劉宗敏的大軍本來極其驕狂,想著連大明京師都已經被攻下了,各處州府也是望風而降,哪裡還會在意這區區數千人把守的山海關。
但萬萬沒想到後金韃子卻突然殺了出來,把他們殺得措手不及,登時軍心大亂,紛紛潰敗。
大順軍原本大多就是農民饑民和賊寇出身,軍紀極差,面對後金鐵騎的衝擊,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還擊,很快便被殺得到處亂竄,死傷狼藉。
劉宗敏見大勢已去,急忙下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