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說郭嘉“因他智慮變遠,通達事理,忠貞善良智高德美,體通性達”又說他性格開朗,豪放,甚至不拘小節,乃性情中人,但身體卻不好。
劉協與他勾肩搭背感覺得到,的確,他的身影纖弱,弱不禁風。
此時才認真的打量他。
看著他,劉協心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十六字: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他並沒有一頭瀟灑的白髮,但他有一雙可以洞悉人心的慧眼;他的行為放蕩不羈,瀟灑自如,他絲毫不受繁文縟節的束縛。
其實歷史上的郭嘉絕對是等同於諸葛亮一般的存在。
他們都是少年天才,年紀輕輕,思想謀略渾然天成;他們都“審於量主”;他們都“謀功為高”;他們都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們一個是天生奇才,一個是曠世良才。但,郭嘉和諸葛亮終究還是有不同。
諸葛亮看人並不準,馬謖失街亭之錯,不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嗎?
而郭嘉看人,豈可是一個“準”字了得!
郭嘉最終死在了北征的途中,因為身體不佳、水土不服這個可笑的原因而英年早逝。
這一年,曹操失一算無遺策郭嘉,而劉備得一神機妙算孔明,歷史在此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想郭嘉在時,曹操意氣風發,所向披靡。而郭嘉一走,赤壁之火,不僅燒成了曹操永久的噩夢,更燒成了天下三分的無奈局面。
從此戰績方面也大不如從前。
難怪曹操每想起郭嘉便會大慟,任何人觀至此,也不禁大慟。
郭嘉明慧的雙眸閃過一絲慧光,然後淡淡的問道:“小兄弟,這麼看著為兄作甚?”
“我不是在看你,我是在看霧外江山!”
不知何時,極遠處變得朦朦朧朧。
郭嘉眼神微凝,面色卻淡然。
以他料事如神的本事,劉協的身份又怎能瞞過他?
他心中暗忖:“霧外江山,虛幻迷濛,豈不是正如此時的大漢江山,前途晦暗不明?
看來,這位年紀輕輕的皇帝陛下,已經知道了我的身份,果然非池中之物!”
“小兄弟好雅興,只是,霧外江山豈能看清,就算隱約看到,也不過是霧裡尋花罷了!”
“非也,凡夫俗子看到的是霧,但先生看到的,應該是一個浩瀚無邊的江山。”
“小兄弟為何會如此認為?”
劉協卻不答,淡淡一笑,隨即神色故作蒼涼,似唱非唱起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