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解釋道:“吳國各郡,雖說地方不寬闊,不能和楚國、魏國相比,也是下轄幾個郡。”
“如果要撤換所有官員,楚國方面,恐怕一時間無法‘抽’調這麼多人。”
“而且全部更換,也容易造成動‘蕩’。”
“所以老夫的建議是,原吳國郡守一級的官員,在吳國各郡範圍內‘交’換。”
“如此,他們的反應不會太大。”
“至於縣一級的官員,這是根本。為確保各縣都在大王的掌控中。老夫建議,從楚國‘抽’調各縣能力出眾的縣令,全部和吳國縣令‘交’換。”
“吳國的縣令,去楚國做縣令。”
“楚國的縣令,到吳國各縣做縣令。”
“如此,各郡的太守雖然還在吳國,但實際上,對縣一級的掌控會削弱很多,而大王能直接掌控各縣。”
“時間一長,各縣心向大王。而進入楚國各縣任職的吳國縣令,很快也會被同化。”
“至於小調整的太守們,小範圍調整後,再緩緩調整即可。”
張昭侃侃而談,說了一個大體方針。
劉修聽完後,眼睛明亮。
張昭的建議很不錯,如此安排,劉修就能在短時間掌控吳國各縣。只要平穩過度,吳國的各郡很快就全部心向劉修。
劉修誇讚道:“張公不愧是孫氏的老臣,能力出眾。張公的計策,本王採納了。”
張昭道:“大王聖明。”
劉修心中思考著,道:“張公才能出眾,便調入楚國中樞任職,擔任楚王府長史吧。張公可願屈就?”
張昭拱手道:“老臣願意!”
楚王府長史,是接近劉修核心的官職。
雖說,這暫時不是楚國的核心中樞,但這是楚王府的核心。
只要他在楚王府立足後,進一步成為楚國中樞的大臣,那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陸績、顧雍、朱治等人聞言,都是欣羨無比。
張昭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不過想一想,也不奇怪,張昭輔佐孫氏兩代主君,在江東立下汗馬功勞。
歸順劉修得到重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劉修說道:“張公,吳國官員調整的事情,就由你親自負責。需要調整的地方,直接找蒯良、伊籍即可,他們會協助你的。”
“喏!”
張昭拱手應下。
劉修的目光,落在了陸績、顧雍和朱治身上。
張昭有所賞賜,陸績、顧雍和朱治自然是不能漏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