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修道:“轉告孫權,放下兵權入襄陽,本王可以保他一世富貴無憂。”
趙諮盯著劉修,朗聲道:“楚王願意放下兵權,在吳國富貴一世嗎?”
劉修道:“本王和孫權,處境不同。”
趙諮說道:“不管處境如何,我主錚錚男兒,一國之主,豈能將生死假手他人?”
劉修道:“很好,本王期待孫權最後的表現。”
“告辭!”
趙諮轉身便離開了。
等趙諮離開後,劉修喊來了太史慈和張頜,詢問兩人戰事準備得如何。
太史慈和張頜都回答已經準備妥當。
劉修不再耽擱時間,直接下令向廬江郡進攻,而於此同時,劉修又派人傳令給‘交’州的黃忠,讓黃忠進攻。
自此,楚國的戰爭機器全面運轉了起來。
在劉修下令後不久,一封來自襄陽的書信,到了劉修的案桌上。
這一封書信,是孫尚香的。
孫尚香留在襄陽,接到了孫權派人送去的書信。她看到信上的殷殷血跡,痛哭流涕。
畢竟,孫權是她的兄長。
只是孫尚香也清楚劉修的處境。
楚國和吳國,不可能相安無事,不可能沒有戰事。
孫尚香的回信中,也沒有請劉修停止攻打吳國,只是再一次請求,請劉修給孫氏留下血脈。
孫尚香這麼做,辜負了吳國太的心意。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一邊是孫權和吳國太,一邊是她的夫君。
孫尚香不想讓劉修難做,而她能為孫家做的事情,就是請求劉修給孫氏留下後人。
劉修看到了書信後,詢問了送信的人是什麼情況?送人的人如實稟報,劉修才知道孫權派人找了孫尚香。
劉修心中也清楚孫尚香必定難受。
可是,戰爭就是如此。
劉修如今不攻打吳國,說不定將來局勢反轉,就是吳國來攻打楚國。
各自立場不同,劉修沒有辦法。
劉修寫了一封書信讓傳信的人帶回去,他寫的內容不多,回答了孫尚香的請求,一定為孫氏留後,這是劉修唯一能做的事情。
……
趙諮離開江夏後,一路急趕,走水路來到南昌縣。
他進入軍營,見到了周瑜。
趙諮一臉黯然神‘色’,說道:“大都督,在下沒能完成大王‘交’代的命令。劉修不接受吳國請降,執意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