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盯著程昱,問道:“理由呢?”
程昱神‘色’恢復了平靜,說道:“第一,丕公子是卞夫人的長子,立嫡立長,都應該是丕公子最為合適;第二,丕公子為人老成持重,行事穩健,頗有大王之風。丕公子作為世子,不會貪功冒進,能守住大王的基業。”
連續說了兩個理由,程昱道:“以上是老臣的理由,請大王明察。”
曹‘操’點頭道:“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曹‘操’並未發表任何論斷,又問道:“你們認為呢?”
“大王,臣認為植公子更為合適。”
忽然,曹‘操’的主簿楊修站出來,提出了他的看法。
這一提議,令曹‘操’眼中一亮。
在曹‘操’膝下的諸多兒子當中,曹‘操’最欣賞也認為最能繼承他基業的,當屬已經死去的曹昂。不論是相貌,亦或是能力,還是‘性’格,都是曹‘操’最欣賞的人。
只可惜,曹昂為了救他,竟然死了。
這樣的結果,令曹‘操’都為之心痛,後悔自己在招降張繡後沒有管住下半身,以至於曹昂和典韋都死在了南陽郡。
在曹昂之後,曹‘操’最欣賞的當屬曹衝。
曹衝的聰明,是曹‘操’最喜愛的。
不論是曹衝的聰明勁兒,還是曹衝的成熟,都讓曹‘操’為之欣喜。一度,曹‘操’已經把曹衝當作了未來的繼承人,但是曹衝早夭,令曹‘操’很是悲慟。
在曹衝之後,便是曹植了。
曹植的才華相當出眾,頗有曹‘操’的風範。
在文學才華上,毫不吝嗇的說,曹植能和曹‘操’媲美。
反倒是曹丕,各方面都很平穩,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你說文采吧,曹丕也有文采,但沒有曹植那麼出‘色’;你說武藝吧,曹丕的武藝也頗為‘精’湛,但是也達不到武將上陣殺敵那種以命搏命的氣勢;你說政務能力吧,倒也還是不賴……
總之,曹丕各方面都不錯,比較均衡。
至於曹彰,衝動勇猛,雖然曹‘操’極為喜愛,但是曹彰太喜歡戰場和武藝,而忽略了政務,所以曹‘操’反而有些忽略曹彰,認為曹彰不是最合適的人選。
不過大體而言,曹‘操’的‘私’心,還是偏向曹植的。
這孩子,和他最像。
不論是這個時代,還是後世,在很多時候,君主選擇繼承人,都選擇和自己最相似的人。譬如漢武帝雖然冊立長子劉據為太子,但一直認為劉據不像自己,缺少陽剛進取之氣勢。又譬如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冊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也認為李承乾不像自己。
歷代君主,大多數都會以自己為模版,然後挑選子嗣。
所以,曹‘操’希望的人選是曹植。
楊修的話,正好符合了曹‘操’的心思,他也有心冊立曹植為世子。
楊修一開口後,營帳中的一些官員,紛紛附和。
這些人都是軍中的文官,和曹植關係不錯,所以他們自是支援曹植的。有了楊修牽頭,一個個都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