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晉文公陷入了沉思。
這是個兩難的決定。
一舍相當於三十里,三舍等於九十里,主動退讓等於怯戰,士氣難免受到打擊。但若是不退的話,又會失信於天下,落人口實,稱霸之路將會艱難重重。
在得與失之間,他徘徊不定。
見晉文公躊躇不決,狐偃進言道:“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
“打仗先要有理,理直才能氣壯。”左軫馬上反駁道,“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的話,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戰也不遲。”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打仗師出有名方能佔據輿論的制高點。
先軫一番話有理有據,不得不令人信服,也說到了重耳的心坎上,畢竟他也不想一輩子背上忘恩負義的包袱。
“就依愛卿之言,退避三舍。”權衡之後,讓他最終下了決心。
當即,大軍撤出陶丘,又一口氣後撤出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來。
……
陶丘城內,望著空無一人的街道,成子玉露出了得意而自傲的笑容。
“將軍,晉軍撤走主動示好,不如我們見好就收,罷兵回國吧……”一名叫鬥宜申的左師將道。
“不行!”
成子玉一口否決,“重耳主動退兵,這是怕了。越是這樣,越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而且我已與大王立下了軍令狀,不破晉軍決不回國。傳令下去,大軍繼續進軍,晉國跑到哪兒,我們就追到哪兒!”
一日後,楚軍兵至城濮。
晉軍早已佈置好了陣勢,靜候楚軍到來。
成子玉頗懂兵法,勘察地形後,見一處地方背臨高山,前有一片大水澤,這是兵法上闡明的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地形,他便令大軍在此安營紮寨。
晉楚兩軍遙遙相對。
魏犨看到,對先軫道:“將軍,如果讓楚軍佔據了險地,易守難攻,不如趁他們立足未穩時出兵爭奪。”
先軫擺了擺手,笑道:“魏將軍不必擔心,佔據險地是為了固守。成子玉遠道而來,其意在戰而不在守,就算他佔據險地又有什麼用?”
盡皆恍然。
正此時,軍吏來報:“楚國使人來下戰書。”
“拿來我看!”
晉文公開啟戰書,寫的是:“大王,子玉請求與你的軍士相戲,大王可以站在戰車的車轅上觀賞這場遊戲,子玉我也可以看到。”
戰書上,成子玉的口氣狂傲至極。
狐偃動容道:“兩國交戰乃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成子玉卻說成相戲,這也太不敬重戰事了,豈能不敗?”
東周之前的戰爭,與祭祀鬼神一樣是一件神聖的事。交戰之前需要舉行盛大的出師儀式,卜算軍事,祭奠蒼天,還要與對方約定交戰時間,下戰書,開戰時雙方要列隊拉開陣勢後才能出戰。
戰場上還有一些在今天看來很奇怪的規矩,比如落敗一方士兵跑出十步後不能再追,對方一方受傷不能讓其二次受傷……
殘酷的戰爭做到如此文明也是令人咋舌了。
晉文公點頭,命欒枝答書道:“楚王曾經給我的恩惠寡人從來都不敢忘記,因此退避三舍以示敬重。既然你非要觀戰,晉國人敢不從命?如你所願,明日一早,你就可以看到了。”
楚國使者去後,文公命先軫再次檢閱兵車。
戰車共七百乘,加上齊國和秦國派來的援軍,以及宋國調過來的軍士,大約七萬餘人。
……
城濮,中軍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