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軫,快來!”
這時重耳已經躍上牆頭,手中執著一張硬弓遠遠呼喊道。
先軫也想走,可勃鞮是他下山以來遇到的最強大對手,一招緊似一招的劍光象怪蟒纏身,其劍法之奇詭,真氣之強直逼師尊。
他一咬牙凜然叫道:“公子,你走吧,不用管我!”
“棄友而逃,豈是我輩所為?”重耳雖為一國公子,卻大有燕趙豪俠之風,縱聲笑道。
嗖,嗖,嗖——
他彎弓搭箭,一連三箭射來,勃鞮輕描淡寫地隨手連撥,利箭應聲而落。
不過藉此一緩之機,先軫已幾個箭步竄到牆下,一躍縱上牆頭,重耳又連射三箭將追上過來的勃鞮逼得退後幾步。
先軫跳下牆頭,揮起幾劍將衝上來的數名士兵砍翻,搶了兩匹戰馬。
“走!”重耳躍下牆頭,兩人跳上馬背,疾奔出城直往翟國而去。
半日後,二人到達了翟國都城。
翟武伯見外甥來到,欣然開門接納。
片刻後,城外塵土飛揚,數乘小車相繼而來,離著裡許時便有人大叫:“快開城門!”
“是追兵,放箭!”
餘悸未消,以為是勃鞮率領的追兵,重耳便教城上士兵趕緊放箭。
“我等不是追兵,乃是晉臣,願意追隨重耳公子。”剛放了幾箭,城下就聽有人大叫。
重耳聽到後急忙登城觀看,認得為首一人正是趙衰,其餘數人有胥臣、魏犨、狐偃、顛頡、介子推等熟悉的面孔,都是相交多年的一眾死黨。
他哈哈大笑:“開門!”
至此,重耳率領著一群小夥伴開啟了十九年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涯,其流浪時間之長,甚至於比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奧德修斯十年海上歷險還要多出了九年。
這一年是公元前655年,重耳已經四十二歲。
五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650年,同樣僥倖逃脫的重耳弟弟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登位,是為晉惠公。
重耳在翟國呆了十二年,接著對重耳顧忌的晉惠公又派出勃鞮來翟國行刺。
重耳接到訊息後,趕緊遠走衛國,接著在齊國呆了三年,又去往曹國,而後是宋國、鄭國、楚國、最後是秦國,前前後後一共是八個國家。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護送重耳回到了晉國,登基成為晉文公,已經是六十二歲高齡。
流浪的這段時間,先軫只是眾多隨從之一,除了保護重耳的安全,陪著重耳一起東奔西走周遊列國之外,也沒有什麼高光表現。
而這段時間,王詡在幹什麼呢?
收徒弟!
經過長勺之戰和柯地之盟,第一個徒弟曹劌或許用光了所有的運氣和才能,加上魯國羸弱不堪走向沒落,他也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漸漸泯然眾人。
不過,他卻做了王詡的義務宣傳員。
有人打聽到曹劌的一身驚人所學源於神秘的鬼谷子,慕名求學者便陸陸續續地來到了雲夢谷,以齊國、魯國人居多。
“周生?”
打量著面前的這個傻乎乎的青年人,王詡努力在腦中搜尋著他的名字,春秋歷史上根本沒這號人物,“對不起,你想學的飛翔術我所知其少,無法教你,請回吧……”
王詡也想象孔子那樣有教無類,可是歷史賦予他的角色不是教書先生。因此他只能擇其善者而教之,更確切地說是擇其用者而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