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大臣一聽,吃驚的看著商鞅,不明白他怎會如此說,王綰和范蠡兩人對視一眼,難道自己的話刺激到商鞅了?
嬴政也是驚道:“商君,你這是何意?”
商鞅認真道:“臣還要感謝王上讓臣遊歷大秦四年多的時間,其實臣在返回咸陽時就有如此想法。臣走遍了大秦許多地方,見到了許多人,也經歷了一些事。對臣曾經制定的律法有了更多的瞭解,對於那些律法是適合秦國的,那些律法又太多嚴苛,臣心中也有分寸。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臣最擅長的就是法,法不是固定不變的,與時俱進才是法,臣一直將‘法不循古,不遵今’掛在嘴邊,遊歷秦國時才明白真真的含義。臣想要跟上秦國的腳步,為秦國制定、修改適合屬於秦國的法,這才是鞅的追求。”
嬴政聽了,明白商鞅的心意,權勢,他不在乎,為了秦國,為了法,這一切他都可以放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有幾人能做到。多少人為了能更上一步,不則手段,屍橫遍野。
首輔是正二品,副首輔是從二品,普通閣老是正三品官位。一品之差,天地之別,所需要功勞,能讓人一輩子無法再進一步。
嬴政起身,殿中大臣也全部跟著起身。
嬴政敬重的朝商鞅深深一禮道:“商君為國,為民之心,嬴政敬佩,請商君受嬴政一拜。”
大臣們也跟隨嬴政一拜,商鞅受了嬴政一禮,然後回禮。
嬴政和諸位大臣再次坐好,張儀起身道:“稟王上,臣願意讓出副首輔之位於商君,願做一普通內閣閣老。”
嬴政見了道:“好了都別推辭了,諸位為秦之心,嬴政深受感動。孤再設一副首輔之位,商君就擔任副首輔吧,任然是正二品官位,掌管秦國法度制定修改。”
商鞅起身道:“謝我王成全。”
嬴政又道:“首輔之位可有合適人選?”
商鞅朝蔡澤看去,給了個抱歉的眼神,道:“稟王上,臣推薦管仲擔任首輔一職,其才能內閣和朝中諸位同僚有目共睹,其功勞雖還差些,我等也並無意見。”
按理說,最應該擔任首輔的人是蔡澤和張儀,張儀擅長外交,蔡澤擅長經濟,所以說蔡澤是最合適人選。
不過和管仲相比還是差了些,管仲算是一個全才,這樣的人才是最適合擔任首輔之位的,嬴政也很滿意,不過還是要詢問下蔡澤等人的意見。
道:“綱成君(蔡澤,武信君(張儀,範公,三位可有意見?”
三人起身道:“臣等並無意見。”
蔡澤其實有些失望的,不過還是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
嬴政見三人無意見,道:“管仲聽封。”
“臣在。”
“今封你為內閣首輔,官居二品,俸祿六百石,望你帶領內閣閣老協助孤處理好秦國政務,為我大秦出謀劃策,以強我大秦國力。”
管仲拜謝道:“臣必為大秦而謀,而死。”
管仲對嬴政行完禮,又對商鞅一禮,商鞅起身回禮。
眾臣坐好,嬴政道:“諸位臣公還是言歸正傳,既然第一,二,三都不甚完美。”
“那就聽聽孤的意見吧。”
“臣等洗耳恭聽。”
嬴政淡淡道:“滅韓之後縣令等人選,就將關內能力出眾的縣令,縣尉調往韓地,他們做過縣令、縣尉自然是經驗豐富,能力又經過磨鍊,自然是能夠勝任。韓國自然也是需要選出一些的,比列就五比一吧!每城的守軍老秦人佔八層,新秦人兩層,就算有人膽敢有異心也是不敢妄動。”
“既然關中縣令調走,自然需要人來接替他們的位置,那就讓曾經的縣丞接任吧,不過要經過考核,功勞不足者,不行。縣丞和縣尉調走空出來的位置正好由天道學宮的學子們補上,既能讓他從底層開始鍛鍊,又不會因功勞不夠遭人閒話。機會孤已經給他們了,有沒有能力,就看他們自己了。”
“至於說各地推薦人才之事,這個主意不錯,全部送入天道學宮去學習。為了防止有人魚目混珠,全部都要經過考核,若有庸才者,推薦之人,扣三個中功,以示警告。”
朝臣一聽,佩服不已,嬴政的處理方案,各方面都照顧到了。
嬴政問道:“諸位臣公可還有想要補充之處?”
群臣道:“臣等贊同。”
“既然如此。此事就由內閣主事,吏部,兵部,國正監,廷尉府從旁協助。”
管仲,商鞅,老廷尉,王綰,司馬梗等人起身道:“臣等謹遵王令。”
嬴政又道:“下面該議之事有三:第一,如何對待韓國王族之人。第二,如何對待投降之人。第三,何時推行秦法。”
這些事情內閣已經商議過,也向嬴政提交了他們的商議結果,如今便是徹底決斷之時。
管仲起身道:“第一,如何對待韓國王族之人。內閣的意見是投降不殺,押入咸陽終身衣食無憂。”
軍機閣魏冉起身道:“若是不殺,留下後患不說,還會給韓國百姓留下念想,那對於秦治理韓地恐會不利。必會有人心懷不軌,以冉之見,殺之一絕禍患。”
管仲起身道:“將軍所言有理,可韓國是第一個被我秦國覆滅的國家,若是殺了韓國王氏,以後天下五國誰還敢投降。若是留下,還能列為示範,讓六國之人有一條火活路,不會殊死反抗,從而減輕我軍將士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