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從自己的僧袍裡取出了十根筷子,拿出五根在眾人面前展示了一番,然後依次排在了地上,同時道。
“這五根筷子代表著武學的五個境界即三流武者,二流武者,一流高手武者,一流武者大體就相當於待從騎士至榮耀騎士。。”
一休用最簡單的跟眾人大體說明了一下在正是跨入佛修之前的五個境界。
絕頂高手既榮耀騎士,先天之下無敵,差武意領悟。
絕世高手即巔峰騎士,經脈俱通、當世無匹。
超一流高手即大騎士,經脈俱通。
一流高手即從大騎士,身懷絕學,內力深厚。
二流高手即騎士,招式精妙,身手不凡,三流高手即待從騎士。
待得一休將這些常識性知識,在眾人面前紛紛盤點一般過後,一休又從自己手中抽出餘下的五隻筷子,跟地上的五隻整齊排列在一樣道。
“至絕世後,我佛門之修肉體凡胎已修無可修,卻不知之後有五層之境,一為佛修認覺境,二為知覺境,三為結果境,四為證果境,五為聲聞乘境。”
接下來的境界一休也表示還有,只是緣分未到不可說。
而此刻,六心表情這是少見的緊張,見一休話說到一半,又打算歇會繼續說,不由得著急的問道。
“方丈,貧僧雖然曾在書中識得此境,卻苦於一直不得法門,懇請勞煩方丈細細與我等講之,也好解吾心中大疑。”
主要是因為在他的武俠世界裡,雖然說有神乎其神的武功,但是六心以及他的那些少林寺先輩們,都沒有觸碰過傳說中的那個境界。
讓這些人在許多歲月裡面,甚至都在懷疑是否自己的信仰有錯,佛是否真的有存在過?
而六心來到了這裡,他知道了有天道的存在,幾乎可以確定在絕世高手之上,的確還有更強的人,佛門所說的五大境界也可能存在,
只不過一休之前連自己都不知道,又沒有跟六心講罷了,既然六心問了一休想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他們遲早得知道,所以就更加詳細的解釋了一番佛修五大境界
總體來說,一休根據系統的資訊,又將五大境界,拆分成了褪凡期、靈心期、見佛期,無谷期、虛果期、凝果期、魂動期、心魔期、青靈期、不朽期,共十階。
每二階為一個大境界,每個大境界一休特意提到會覺醒一個或二個佛門大神通。
畢竟六心在佛經研究方面一休根本望其項背,所以一休稍微那麼一提,六心下意識的驚歎道。
“難道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嗎?”
一休沒有直接回答六心,六心也知道有些問題不該問的時候就不問,於是,六心便閉上了嘴恢復了原本古井無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