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新村原本是一休與六心,共同策劃,用於臨時安置眾多新增災民的地方,後來的一段時間裡就變成了一個小村落。
不過這些人畢竟是從外地逃難而來的,因為饑荒來到了山中,因為饑荒被滯留在此地。
而今日屬於玉蘭大公的使者也在緊趕慢趕的情況下,趕到了受災的巖火城,與此同時,還帶來了大量的糧食以及補給物品。
這代表著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再也不會出現饑荒的問題了。
只要大旱一旦解除,哪怕是下一場大雨,土地能夠重新獲得雨水的滋養,恢復活力,農民們便可以重新參與耕種,這樣就能保證巖火城以及周圍的地區在糧食方面不會再出什麼大問題,甚至還有結餘。
至於巖火城以北的地區,按照使者傳來的訊息,那些地區也是照樣接受了大公的救濟,並且還下了好幾場大雨,旱災算是解了,而且還重新恢復了耕種,工商業也重新恢復了正常運轉。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許多拖家帶口的,還有一個人逃出家來到金蟬山避難的,他們顧念著家裡的老父老母娃娃妻子們,他們都開始想家了,也想著回去了。
一休才得到這個既好又壞的訊息之後,心頭沉甸甸的,就連走在路上的時候,步伐也比平常稍緩了許多。
一方面他為那些可憐的災民而感到高興,畢竟有家可回,總比在外面流浪的好,而且災情已經得到了緩解,甚至已經快被解決了,也就不會再出現大片大片被餓死的災民了。
這本是一件值得一休高興的事兒,可是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如今在金蟬山上的上萬的災民,也即將離開了。
這些人一走,金蟬山一下子就會全部都空了,一休更無法保證這些人回去之後,還會不會堅持對於金蟬廟,對於佛的信仰。
在一休想來,這些災民回去之後,肯定會投入新的勞作之中,再加上當地的思想管制,屆時,他的功德點收入以及各級信徒數量,肯定得特麼的狂跌呀!
可是一休明白天下總沒有不散的宴席,他在想這些災民留在這裡,但也於事無補。
因此,一休從佛堂走到金蟬新村路上,心裡也一直都是沉甸甸的,想了很多,也想了許多解決的辦法,又被他自己一個一個的否定了。
一直到金蟬新村一休走到金蟬新村村口見到村口時。
但見村口匯聚了上千人,每個人手中都拿著火把,將他們的臉照得通紅,他們的目光在一休出現後,都齊刷刷的落在了他的身上,眼神中帶著感謝與不捨。
那一刻,一休之前所有的顧慮都被他在一瞬之間跑到了九霄雲外,忽然感覺這些人能被自己救了,並且能在金蟬山中好好的活著,應該就是自己最大的幸運了,何必強求太多呢?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一休原本苦澀著的臉,總算是舒展了開來。
下一刻,村口由外到裡一層接著一層,從村口直直的延伸入村,一休幾乎一眼看不到盡頭的人堆,都朝著他跪了下來,同時他們一手拿著火把,一手攤開向天,高聲齊呼道。
“禮讚,阿彌陀佛,禮讚,一休方丈。”
接著,眾人站了起來,又重新跪倒在地,上一回是必走程式,這一回卻是對於一休最真摯的感謝。
“賤民古德,跪謝一休方丈及金蟬廟各位師傅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