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十月裡,除了HAL這邊。白川控股旗下的所有子會社,都迎來了審計團隊的突襲檢查。
而且不僅僅自家的內部審計團隊,甚至還有第三方會計事務所複檢。
目的就是為了對所有關聯子會社的賬目,進行詳細的稽核。
HAL的事情提醒了白川楓,之前的一些例行檢查很可能還有漏洞。
同時對於子會社的財務監管,也放的有些太鬆了。
對於一些研發型專案,他大多數時候都不會卡的太嚴。
經費的撥款也比管理部門要多的多,畢竟白川電器和SIC都是靠技術起家。
在研發投入上,白川楓一向比較大方。
但是谷村利用這一點,大肆斂財挪為己用,直接給HAL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僅僅現金就接近兩億日元,掌機專案更是延遲了一年多。
這些成本計算在內,其帶來的經濟損失遠超2億日元。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有疏忽那就及時填補。
突襲檢查只是臨時措施,目的是為了摸一摸集團內部的情況。
想要杜絕類似的事情,那需要更多的改善型措施。
比如以後針對子會社,它們的財務部管理層,將全部會由白川控股總部派遣人員擔任。
同時執行輪替制,每三到五年更換一批人員。
外部措施就是,增加所有會社的季度、半年度、年度審查。
而這些審查除了內部的審計團隊,第三方會計事務所也會參與。
這或許杜絕不了所有的問題,但至少會把給白川控股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而且有如此嚴厲的監管制度存在,那些想動歪心思的人,也會好好掂量掂量這麼做的後果。
當然這就像是為安全漏洞打補丁一樣,不時的會有新的漏洞出現。而針對這些漏洞,新的補丁也會及時就位。
這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企業的制度也會在一項項措施中,慢慢完善。
很多知名企業的完善制度就是這樣一步步走來的,白川控股也是如此。
而這一個月的臨時檢查,還真找出了幾條蠹蟲。
高德玩具、大映、每日新聞,都有幾個部門負責人有著或多或少的問題。
他們大多利用職位之便,頻繁申請高額的報銷費用。
當然沒谷村那麼誇張,但積少成多之下,時間久了也不是一筆小數字。
對於這些人,數目少的警告調崗、金額不多不少的直接辭退、數字較大的就報警處理。
一切都是公事公辦的態度,白川楓才不會因為鞠個躬說句“斯尼馬塞”,就原諒他們。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白川電器這裡倒是沒什麼問題,甚至連貪小便宜的人都不多。
想想也是,畢竟是剛成立幾年的新會社,還沒有那些老牌企業各種各樣的問題。
整個白川電器的精神面貌,都充滿朝氣與鬥志。
而且作為上市企業,財務情況本就公開透明,這也進一步減少了貪墨現象的發生。
有問題的,都是那幾家直接收購過來的子會社。
以前的一些老人即使有問題,原社長看在大家勞苦功高的份上,只要不是太過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白川楓才不會和他們客氣,正好藉此機會清退一批人,換自己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