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屯田。
不管什麼時候,糧食都是第一位的。
只有能讓治下的人吃飽飯,才會跟著你幹。
不然的話,跟著你還是餓肚子,幹個屁啊。
就算你是神仙,也跑得一乾二淨了。
說不定,半夜的時候趁你睡著了割了你的人頭去領賞都是正常。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誰能解決吃飯問題,誰就能當皇帝。
說實話,江蘇的這三個府,常州、鎮江、蘇州都是魚米之鄉,個頂個的能產米。
原因很簡單,太湖平原便在這個地方。
按理來說,朱陽應該是不缺米糧的。
但是有個問題,現在不缺不代表以後不缺。
其他地方可不像這幾個府這麼富庶,所以,朱陽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兩個東西。
地瓜和土豆。
也就是紅薯和馬鈴薯。
這兩個東西現在早就已經傳入中國了,但是還沒有大規模的普及和種植。
朱陽直接喊來顧炎武,告訴他試種這兩個東西,看如何才能提高產量。
朱陽又不是什麼農業專家,這種事情交給顧炎武,讓他去請幾個有經驗的老農摸索就好了。
相信用不了太久,就能摸索出適合的種植方法。
反正不管怎麼樣,多產糧食就沒錯。
因為人口才是朱陽的根基,只要麾下人口足夠多,百姓又認可朱陽,那麼朱陽便可源源不斷的獲得氣運。
是的,朱陽發現了,這個氣運用完之後並不是不增長了。
還是會增長的。
就算是不擴大地盤,他也會緩慢增長。
朱陽總結出來了規律。
擴大地盤和人口,這是一錘子的買賣,能夠猛然暴增一大截的氣運值。
但是後續的統治才是一個可持續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