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山,青石城西南向一百里,因山多黑木而得名。
其山綿延數百里,多有險峰峻嶺,山中林疏葉密,野獸眾多,加之千年黑木,遮天蔽日,使得山上終年晦暗,難見日光,故亦人跡罕至,偶有獵戶上山,也只是在山腳林邊,少有深入。
正因為此,黑木山也就成了青石城的一道天然屏障,終年聳立在這個古老的城池之畔,守望著山下世代生存的人們。
黑木山南,兩峰交匯之處。
一道飛瀑自山上傾洩而下,飛珠濺玉般,注入山下深潭,轉輾流入一條寬約十丈的溪流,最後匯入滋養青石城千萬年的浩浩大川——青瀾河。
河寬愈百丈,不知起於何處,自黑木山東流經青石城,河水平緩,呈青碧之色,兩岸多青石,質地堅硬,當地人多采為建築之用,青石城亦以此為名。
在山溪和青瀾河交匯外,有一村莊,依山傍水,取村後終年不斷之飛瀑為意,曰鳴泉村,村民雜姓而居,多以打獵漁撈為生,生活雖不甚富足,倒也自得其樂。
這一日,蘇邁和吳攸依神運算元所指,順西南而行,到這鳴泉村時,已近正午,二人離開青石城已八日,一路餐風飲露,此時已然身心疲憊。
遠遠望去,只見鳴泉村依山而建,橫豎不過數十人家,多為茅舍木屋,偶有雞鳴犬吠,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園景象。
順道而行,臨近村頭,忽而聞到一股濃濃的燒餅香味,二人不禁胃口大開,多日不曾進食,以野果走獸為食,此時突然聞得燒餅味,不啻於天上掉下的肉包子,令人食慾大動。
蘇邁招呼了吳攸,一陣小跑,發現村頭有個老漢,正支個攤子在賣著燒餅,那烤得焦黃的饒餅似乎還冒著熱氣。
二人心頭大動,卻在攤前一丈處逡巡不前,聞著那誘人的香味,頗有望梅止渴之態。
老漢奇怪地看著二人,衣衫破舊,面有飢色,忽然明白了過來,便笑著對二人道:“兩位小哥,可是餓了?”
吳攸搶著道:“正是,可是我們沒錢”。
“不打緊,過來吃點吧,幾個燒餅也值不了啥錢,誰沒有個困難的時候”老漢說道,一邊取過兩個燒餅,示意二人過來食用。
二人也不客氣,衝過來接過燒餅便大口啃了起來,邊吃邊忙不迭地道謝,老漢見二人似乎餓得厲害,又各遞了一個過去,如此往復,最後竟各吃了五個燒餅,方才停歇了下來。
老漢望著二人的窘態,一臉慈祥地問道:“兩位小哥是從何而來啊,為何流落到我們這窮鄉僻壤的地方?”
吳攸正要答話,蘇邁搶著道:“回老丈,我們是從寧州城來的,本來尋親,後來沒有遇到,盤纏用盡,便一路流浪至此”。
老漢嘆道:“可憐啊,你們兩個孩子,如今又沒盤纏,打算去哪兒?”
蘇邁面帶蕭索道:“我們也沒去處”。
“你們兩個還小,到處流浪也不是辦法,聽我那兒子二狗說,這黑木山鐵劍門近日正在招收門徒,你們可以去看看,一則有個落腳的地方,二來如果機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被門裡的長老收為弟子,學得一身本領,將來也好有個安身的本事。”
蘇邁眼前一亮,轉身對吳攸道:“這鐵劍門是幹什麼的啊?”
吳攸沉吟片刻道:“記得以前聽爹爹說過,這鐵劍門是千年前興起的修真門派,其宗門便在黑木山中,這些年世間平靜,這鐵劍門倒是發展頗快,如今勢力已伸到青石城中,和我們吳家還曾有過爭執。”
“不管了,既然招學徒,我們不妨去看看,至少還有頓飯吃。”吳攸說道。
“請問老丈,這鐵劍門要如何去得?”蘇邁介面道。
“鐵劍門在我們這黑木山裡,乃是第一大派,很好找,你們順著腳下這路,沿著青河一直往前走,約三十里左右,便可看到一大片的青葦,穿過青葦叢,右側有個山谷,峪口豎著把巨大的劍,上面寫著鐵劍門,直往裡走就到了,我那兒子二狗就在鐵劍門的伙房裡當夥計,你們要到了那,可以去找找他,畢竟他在那兒做了五年,門道比較熟,也可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