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大營的規模,也隨之擴大了一倍有餘。
現在,吳漢大營這裡有一萬五千的漢軍,廣都城內,還有三萬多漢軍,這兩股漢軍,一南一北,把三萬之眾的趙毅軍夾在當中。
兵力上,蜀軍已經完全處於劣勢,士氣上,蜀軍更是低落,全軍將士,如喪考妣,戰略上,蜀軍處於被漢軍的包夾當中,局勢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全軍覆沒。
對於趙毅而言,他已經沒有機會再率領將士出營作戰,只能龜縮在大營裡死守。
但坐吃山空,軍營裡的糧食就那麼多,等到糧食耗盡,他們這三萬將士,他們出營死戰,要麼被活活餓死。
前方的戰報傳回到成都,又是令成都朝廷一片驚駭。
樂堅戰死,三萬大軍,逃回來兩萬人不到,而趙毅部被困廣都附近,三萬將士,被五萬漢軍南北包夾,生死繫於一線。
公孫述又沒轍了,向朝堂內的文武大臣們攤著雙手說道:“這可……這可如何是好?
誰能去解趙將軍的被困之危?”
大殿內,靜悄悄的,鴉雀無聲。
公孫述環視了一圈,最後目光落在羅英身上,問道:“羅將軍可有良策?”
羅英封號虎烈將軍,爵位平夷侯,是公孫述麾下四大虎將中的第一號,也是最早追隨公孫述,助公孫述奠定益州根基的肱股大臣,開國功臣。
聽聞公孫述叫到自己的名字,羅英出列,拱手施禮,說道:“微臣以為,吳漢圍困趙將軍,卻圍而不攻,其目的是以趙將軍為誘餌,引我成都兵馬前往廣都救援。”
在成都這邊作戰,蜀軍是主場,佔有地利的優勢,而去到廣都作戰,漢軍是主場,漢軍佔有地利的優勢,這其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影響戰事的成敗,不外乎三大要素,天時、地利、人和。
地利作為左右成敗的三大要素之一,又豈能不重要?
吳漢的做法無疑是非常明智的,他不願意在成都附近,與己方決戰,而是想利用趙毅,把己方的兵馬都引到廣都,然後他在廣都與己方決一死戰。
在羅英看來,吳漢用兵的本事,完全不次於岑彭,甚至比岑彭更歹毒,更陰狠狡詐。
聽聞羅英的話,公孫述有些傻眼,他難以置信地問道:“羅將軍的意思是,朕……朕就不救趙將軍了?”
羅英向公孫述躬了躬身子,沉默未語。
他的沉默,就等於是預設了。
當樂堅和趙毅分頭向廣都進軍的時候,當樂堅部被吳漢出其不意的擊潰,而趙毅又沒有及時作出撤退的時候,這場戰事的勝負,其實就已經有了定論。
現在趙毅就是個大火坑,己方無論有多少將士都不夠往裡面填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再白白犧牲將士們的性命呢!這是羅英心裡的真實想法,傷五指,不如斷一指,現在朝廷就應該果斷的捨棄趙毅。
羅英心中所想,和公孫述心中所想,是完全相反的,公孫述眉頭緊鎖,不救趙毅,那趙毅就得死在廣都,與他陪葬的還有三萬將士啊!公孫述的額頭冒出汗珠子,幽幽說道:“倘若無人能解趙毅之危,那麼朕……就只能御駕親征了!”
此話一出,在場的大臣們無不倒吸口涼氣,紛紛拱手勸說道:“陛下不可!”
“陛下不可啊!”
御駕親征,對於劉秀來說,那就如同家常便飯一般,洛陽朝廷的大臣們,也都習以為常。
但對於公孫述可言,御駕親征可是件稀罕事,成都的大臣們聞之色變。
這時候,一員武將突然跨步出列,向公孫述拱手,震聲說道:“陛下,微臣願率兩萬兵馬,去往廣都,解趙將軍被困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