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稱帝以來,很多人都有造他的反,但劉秀並沒有因此疑神疑鬼,對麾下的功臣產生不信任,更沒有做出兔死狗烹、剝奪兵權、濫殺功臣的事。
你可以選擇造我的反,但我有百分百的自信,可以出兵滅了你。
彭寵是一個,鄧奉是一個,蘇茂、龐萌也都是其中的一個。
漢軍於新陽休整,並圍繞著新陽紮營,平日裡,將士們在營中操練,偶爾還有假期,可以去城內逛逛,日子倒是過得悠哉自在。
反觀駐紮在昌慮的董憲和駐紮在建陽的五校軍,則開始急躁起來。
劉秀遲遲不發兵進攻,就這麼幹耗著,他究竟想幹什麼?
這個時候,董憲還沒有徹底搞清楚劉秀的意圖。
日子在風平浪靜中過了七天,董憲在新陽的探子接連回報,近日駐紮於新陽的五校軍洗劫了城內的糧倉、錢庫,另外,城內的許多百姓也遭到五校軍的搶劫。
看到這些傳書,董憲氣得壓根直癢癢,是狗改不了吃屎,五校軍這群惡徒,真是走到哪裡,作惡到哪裡,自己明明已經給了他們一萬金,他們竟然還是借駐紮建陽之便,對城內進行洗劫。
董憲隨即傳書五校軍,斥責了五校軍在建陽的惡性。
很快,五校軍的首領便給了董憲回信,對於五校軍在建陽的所作所為,非但沒有做出任何的解釋,反而還向董憲索要五萬石糧食。
五校軍首領的理由也很充分,我們來建陽,可是幫著你董憲打仗,和漢軍拼命,全軍弟兄的口糧,不管怎麼算,也該由你董憲出吧。
接到這封回信,董憲的鼻子都快氣歪了。
他見過厚顏無恥的,但還沒見過像五校軍這麼厚顏無恥,貪得無厭的。
自己和五校軍的約定,只出三萬金,至於其它的條件,自己可從來沒答應過。
五校軍完全可以用三萬金去買糧食,現在他們一場仗沒打,卻算計著把買糧的錢都剩下來,讓自己來出,憑什麼?
也沒有這樣的道理啊!別說董憲不想做這個冤大頭,即便他想給五校軍送糧,昌慮城內囤積的糧食也沒有那麼多,現在就連他麾下的將士,都已經由一天三餐,改成了一天兩餐,哪裡還有多餘的糧食送給五校軍。
董憲立刻給五校軍寫了回書,嚴詞拒絕了五校軍的索糧,而且還對其進行了斥責。
接下來,董憲和五校軍書信往來頻繁,總之雙方爭論的內容,主要就是圍繞著糧食這一塊。
五校軍說現在己方的糧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讓董憲必須立刻送糧到建陽。
董憲說自己只同意給五校軍三萬金,至於糧食,他一顆一粒都不會送給五校軍。
雙方就這樣,在你來我往的書信中度過了十來天。
現在,昌慮城內還有囤積的糧食,而建陽的五校軍,是真的快把糧食吃光了。
至於建陽城內,但凡能洗劫的地方,早已五校軍洗劫個遍,恨不得把老鼠洞都掏空,可即便是這樣,糧食還是不足。
軍中僅存的糧食,只夠三日所需。
不得已,五校軍首領再次傳書董憲,警告董憲,如果他再不向建陽送糧,自己將率領五校軍撤離建陽。
董憲以為這又是五校軍和自己的扯皮,根本沒往心裡去,在回信中,他還警告五校軍,一旦他們撤離建陽,剩下的那兩萬金,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再給他們。
金子,五校軍固然想要,但問題是,現在他們都快沒命了,全軍將士都快斷糧了。
董憲死活不肯送糧過來,他們為了那剩下的兩萬金,留在建陽等死嗎?
對董憲,五校軍失望透頂,五校軍的首領們一商議,乾脆撤吧,這仗已經沒法再打了。
一直以來,他們就是靠著四處掠奪、洗劫生存下來的,現在駐紮在建陽,坐吃山空,再不出去洗劫,可真就要被活活餓死了。
在己方糧草已快被耗盡,而從董憲那裡又要不到糧食的情況下,五校軍迫不得己,只能撤離建陽,一路南下。
五校軍撤離建陽的訊息,幾乎是第一時間傳到了新陽和昌慮。
董憲聽後,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看向前來報信的兵卒,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