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西涼軍這邊,兵力雖少,只有十萬,但卻是兵強馬壯,以逸待勞。西涼軍和赤眉軍於涇陽和烏氏之間展開一場決戰,此戰,楊廣統帥的西涼軍大敗赤眉軍。
一路向西北方向進發的赤眉軍,倉皇后撤,由烏氏又敗退回長安地區。
此時,長安已經被鄧禹軍攻佔,在此期間,鄧禹率麾下將士,祭祀高祖廟,並收了十一帝神主,派使者送往洛陽。
所謂的神主,就是指靈位牌,供奉先人的那個木頭牌子。
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等十一帝神主被送至洛陽,這在當時可不是件小事,需要劉秀這位天子親自相迎。
得知此事的劉秀,終於無法再繼續留在宛城,只能儘快返回洛陽。
聽聞訊息的堅鐔、任觀諸將,也無不長鬆口氣,心中感嘆,天子終於是要走了,他們懸在嗓子眼的心,也終於快放下來了。
劉秀拿著洛陽傳來的書信,在自己的房間裡來回踱步。書信是太常邳彤寫的,內容並不多,只言明鄧禹派使者送回十一帝神主,陛下需立刻回京,恭迎先帝神主。
陰麗華、許汐泠、花非煙一同來到劉秀的房間,看到劉秀正拿著書信徘徊,陰麗華開口問道:“陛下,臣妾聽說大司徒將十一帝神主從長安請到洛陽?”
劉秀點點頭,將書信遞給陰麗華,說道:“麗華,你看看吧!”
陰麗華接過書信,大致看了一遍,然後將其遞給許汐泠和花非煙,她走到劉秀近前,問道:“請回先帝神主,非同小可,可陛下若回洛陽,宛城這邊怎麼辦?”
現在劉秀也正為此事犯愁。自己走後,只剩下堅鐔、任觀等人,在群敵環繞的情況下,他們能守得住宛城嗎?
宛城丟不丟掉,劉秀並不在乎,他也從不把一城一地的得失看得太重,他真正在乎的是堅鐔、任觀等人的安危。
城沒了,以後還可以再打回來,人沒了,真的就再也回不來了。
自劉秀稱帝以來,麾下的大將,接二連三的陣亡、病故,劉秀是真的不想再看到有人發生意外。
可是恭迎先帝神主,又的確需要他這個天子親自出面,現在劉秀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花非煙開口說道:“即便陛下留在宛城,也並不能改變宛城這邊的局勢。”
這個道理,劉秀當然也明白,他一個人,在千軍萬馬的交戰中,並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他幽幽說道:“起碼我留在這裡,將士們面對強敵時,不至於喪失鬥志。”
這可以算是劉秀留在宛城最重要的作用。花非煙沉默片刻,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宗室之事,關係正統,更為重要。”十一帝神主在洛陽,那洛陽才是名正言順的國都,劉秀才是名正言順的天子,十一帝神主被從長安請到洛陽,這麼大的事,天子不出面,定要受人非議,弄不好劉秀還會
被罵成數典忘祖之輩。劉秀經過一番反覆思量,緩緩點了點頭,事有輕重緩急,迎接先帝神主之事,確實要遠遠優先於宛城的戰事。劉秀看看陰麗華,又瞧瞧許汐泠和花非煙,說道:“近日,我
們就起程回洛陽吧!”
當他決定留在宛城的時候,便向陰麗華、許汐泠提出,送她二人回洛陽,但她倆都沒同意,只說他在哪裡,她倆便留在哪裡。
陰麗華和許汐泠不懼生死,肯留在宛城陪他,還是讓劉秀頗受感動的。現在,他也不用再勸她二人離開了,因為連他自己都要返回洛陽。
臨走之前,劉秀召來堅鐔、任觀諸將,一再叮囑他們,不要死守宛城,能戰則戰,若不能戰,可立刻引兵撤離,或返回洛陽,或去往潁川與吳漢軍匯合。
堅鐔、任觀諸將滿口答應,但實際上,他們誰都沒打算離開宛城,他們早已下定了決心,繼承萬脩遺志,城在人就在,城亡人亦亡。
劉秀、陰麗華、許汐泠、花非煙等人離開宛城,返回洛陽,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丁尋、蔡林、崔勇、紀元香四人。
他們來到南陽,原本是打算投靠鄧奉,機緣巧合之下,與劉秀結識,還幫著劉秀從鄧終軍大營裡救出陰麗華、許汐泠。
回到宛城,他們自然也知道了劉秀的真實身份,這讓他們四人震驚不已。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位敢於深入敵軍大營裡救人的金文,竟然是洛陽天子,劉秀。
他們四人一核計,乾脆也不去投靠鄧奉了,而是轉投了劉秀。
對於他們四人的投奔,劉秀也是欣然接受,安排丁尋、蔡林、崔勇三人在羽林軍中任職,安排紀元香在宮中做一名女官。
長話短說,劉秀返回洛陽,沒過不久,鄧禹派出的使者也抵達了洛陽,同時帶來了十一帝神主。
神主被從長安請到洛陽,這在當時,稱得上是震驚天下的大事。這天早上,劉秀身著正裝,出城相迎。
他頭戴冕旒,身穿冕服,腰繫赤帶,足蹬皮舄。在其身邊,有皇后郭聖通、貴人陰麗華、美人許汐泠相伴,在其後面,跟隨著滿朝的文武大臣,再後面,則是羽林衛和禁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