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淨逸和尚只是愣了一下。
周恆手中舉著的,不過是一條奶白色的佛珠,看著好像菩提子之類的東西,這樣的材質有什麼好奇怪的,隨後目光中帶著憐憫。
在淨逸和尚看來,周恆現在就是一個瘋子,這樣瘋話連篇如若起了爭執,對他沒有好處。
寶華寺的僧人,此時已經將周恆他們四個人圍在中間,那架勢好像對待想要鬧事的無賴一般,準備抄傢伙轟人。
那些參禪禮佛的眾人,也都朝前擠過來,看熱鬧的心態恆古不變,雖然不至於對周恆他們橫眉冷對出言指責,可剛剛被淨逸和尚的風采洗過腦,一個個都在觀看事態的發展。
“阿彌陀佛,不知周施主因何口出狂言,貧僧的師傅已經圓寂三年,他圓寂時已經快六十歲,如若按照周施主的說法,你是貧僧的師叔祖,那麼你現在至少七八十歲吧,可從面貌上來看,貧僧似乎比周施主還要徐長几歲。”
周恆還在舉著佛珠,從自己舉起這東西,淨逸和尚就壓根沒有多看一眼,顯然他並不知曉這東西的存在,這倒是讓周恆有些意外和懊惱。
我裝逼的架勢都拉開了,你壓根不認識不知道,這要怎麼玩兒?
心裡對這個虛雲大師也有了幾分氣,你說你送人東西,能不能挑點兒什麼人盡皆知的東西,這玩意我舉起來一點兒震懾作用沒有,何苦來的。
周恆嘆息一聲,朝著淨逸和尚微微搖頭,瞥了一眼手中的佛珠,輕輕抬手擦拭了一下。
“真不知道該說你欺師滅祖好,還是該說,你壓根就不是虛雲大師的嫡系徒子徒孫,對他的物件根本都不認識?
這個是虛雲大師所贈的象牙佛珠,上面有一百零八顆佛珠,代表著人的一百零八種來煩惱。
簡單來分這一百零八種煩惱,不外乎五蓋:貪、嗔、痴、慢、疑,也就是貪婪、怨恨、蠢痴、傲慢、疑惑。
而這一百零八顆佛珠上面的佛頭各自不同,每一個的表情都細緻入微,甚至蹙眉垂眸都表現出來,並且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因此這佛珠的特別之處就是,他們代表一百零八佛。
所以這是天竺得道高僧贈與虛雲大師的,你既然在天竺學習過佛法,為何都不認識這樣的聖物?
也不知虛雲大師在天竺的故事,要知道虛雲大師的聖明在天竺被寫進諸多寺院,難道你未曾去過天竺?”
這話一出,讓很多人都愣住了,即便是寶華寺的僧人也頓住了。
因為周恆說得非常真誠,如若按照周恆所說,這是虛雲大師的物品,至少徒子徒孫都應該清楚。
還有就是在天竺取經的事兒,雖然淨逸和尚去天竺讓人欽佩,可真正感動世人的,卻是虛雲大師。
很多人對淨逸和尚的追捧,也是因為他是虛雲大師的曾徒孫。
畢竟他當年是徒步而去,一去一返歷經十多年時間,回到大梁沒有設壇講經,但是對整個佛教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更是身體力行,幫助了很多窮苦百姓,在災荒之年,凡是所有寺院舍粥,都是從虛雲大師那時後開始立下的規矩。
所以這些圍觀的人中,有不少都猶豫了,雖然他們不認識周恆,可週恆所說的話,也是他們心中有過的疑慮,只是從來沒有說起過。
淨逸和尚原本淡然的臉上,也出現了怒意。
“貧僧從天竺帶回來的真經,就在寶華寺中,這些都是天竺的梵文書寫,難道這還能夠造假?
周施主三番兩次,出言汙衊貧僧不知是何意,難道是因為貧僧將周施主天煞孤星的命格告知陛下,所以懷恨在心,今日特地過來詆譭貧僧,阿彌陀佛!
貧僧並不想傷害任何人,不過還是之前那句話,與大梁國的國運昌盛相比,只能如此解決,因為這天煞孤星的命格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