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你看你這就客氣了,你是校長不用找我商量,只要有利於孩子們學習的事情,我馬忠國無條件支援!”馬忠國笑著說道,臉上的褶子都聚在了一起。
“不是關於學習的,但我感覺有利於他們學習。”林平說道。
“啥事啊?”馬忠國抽了口旱菸,他看林平那猶豫的樣子感覺這事情應該不簡單,“你就直說吧,就和你說的似的,咱倆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沒必要搞的這麼見外。”
“我想趁國慶節帶孩子們去城裡一趟。”林平把自己這個大膽的想法說了出來。
馬忠國詫異的看了林平一眼,然後一言不發,只是悶悶的抽著旱菸。
半天,馬忠國才開口說道:“大學生,我搞不懂你。你為什麼淨喜歡幹些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誠如馬忠國所說,有時候很多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的行為會招致別人的不理解,認為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但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私人學校的興起,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好學校、私人學校喜歡幹這些看起來“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比如:組織學生郊遊、參觀博物館、重走長征路等等。
大部分人會認為這和學習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保守一些的學校寧願像監獄一樣關著學生們,也不願學生們組織任何課外活動。當然,他們也有出於安全的顧慮。
但林平不這樣認為,他更偏向於私人學校的素質教育觀念,學生們該讀萬卷書,但也應該行萬里路。組織學生們參加集體課外活動,比從書本中獲取死知識更有意義,同時也能夠放鬆學習壓力、開拓眼界。
特別是重走長征路這種活動,他感覺會格外有意義。
既然林平做了校長,把他一定要儘自己的能力去給每一個同學充滿美好回憶的學校生活。等以後有了高中部,他一定要讓高中學子脫離枯燥呆板的學習生活,讓他們擁有難以忘懷的美好三年。
“我覺得應該帶孩子們城市裡看一看,不然他們只會是井底之蛙。看到了城市的美好,我覺得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林平誠懇的說道。
馬忠國默默的抽著旱菸,一會兒後說道:“林老師,這麼多孩子,城市裡亂糟糟的人又多,不好看住啊。”
“所以,我想請馬老師您也跟著我和孩子們一起去。”林平說道。
馬忠國磕了磕煙槍,然後說道:“我沒問題,我當然得幫忙看著孩子。可問題是孩子們的家長不一定同意。”
“這個交給我,我去跟孩子們的家長溝通。”林平想了想又說道,“您能不能聯絡上您那個學生王新明,我想請他來幫幫忙,那個我會付他車費。”
馬忠國想了想說道:“王新明以前好像確實給我給我留過電話號碼,我去翻翻。”
一會兒後,馬忠國拿著個破本子從屋子裡走了出來:“號碼找到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打通,趕明兒我去村裡的小賣部打打試試。”
“好,馬老師太謝謝您了。”林平感激地說道,苦山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比馬忠國更支援林平的工作。
馬忠國雖然人老,但思想卻不陳舊。他從林平的身上看到了變革的精神,他也期待著林平能夠給這群大山裡的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當晚,林平從積分商店把所有的積分都換成了錢取了出來,這次進城他要把這筆錢花在學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