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婷笑著說道:“今天把兩位老師叫過來,是希望能在兩位老師的照看方宇。”
講道理,這兩位屬於公司裡的老牌製作人,她入職才多久,必須得保持尊敬。
張一河露出禮貌又不失尷尬的笑容:“應該的,應該的。”
李興新坐在旁邊,悄悄打量著站在旁邊方宇。
心裡感嘆,如此年輕,卻能寫出這麼多人精品歌曲,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他們在得到領導的安排後,有專門去研究方宇的歌曲。
主要是研究方宇的音色跟唱功,方便之後錄歌時的交流和探討。
製作專輯的週期並不長,總不能指望見面後才開始瞭解對方吧。
提前做功課,這是音樂製作人的基礎操守。
必須得知曉對方的特點、優點和缺點。
然後在錄製歌曲時,針對這些點,揚長避短。
……
所以說,他們對方宇本身瞭解很多。
全方位瞭解。
到底是資深製作人,他們對於音樂的敏感度超乎常人。
……
除了對方宇出色的創作能力驚歎外,他們同時有注意,方宇飛速提升的唱功。
初賽時跟總決賽時的差距,相差之大,判若兩人。
然後到前段時間,登場何家煥的演唱會上時。
透過那幾首歌,兩人都有察覺,方宇的唱功再度提升。
這是令人驚歎的發現。
……
講道理,他們兩位對方宇最直觀的印象就是。
唱功進步空間大。
嗓音音色可塑性極高。
然後才是對他創作能力的肯定。
這一點沒人會否認。
反正對他個人素質的評價很好。
先前的小插曲不提也罷。
從方宇新專輯的十二首歌內容看,就專輯這塊,確實不需要他們的指導幫助。
最多幫忙處理一下後期。
講道理,他們意識到,對方宇而言,他們的加入,貌似並不會影響什麼。
畢竟這些成品歌已然趨於完美。
他們要做的那些事,換成普通音樂製作人,完全能勝任。
真要說在他們身上有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