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道:“杜中丞以而立之年,立軍功無數,連敗強敵,實在社稷之臣。”
杜中宵拱手:“諸位過眷。不過是時機到了,正好趕上而已。”
歐陽修笑道:“到邊地為帥的官員多了,如何其他官員就趕不上呢?中丞連敗契丹和党項,重新恢復西域,此立國未有之大功。任期一到,便放手兵權,入朝為官,實在是我輩楷模。”
杜中宵連道不敢。
此時酒菜上來,小廝擺在桌上,為眾人滿了酒。
胡宿舉杯,道:“今日第一次與中丞飲酒,實是不易。且滿飲了此杯,慢慢說話。”
眾人飲了酒,把酒杯放在桌上。各自吃菜。店裡的炙羊肉是胡宿推薦的,杜中宵嚐了,覺得酥嫩可口,果然不是其他地方可比。京城裡的大酒樓,都有自己拿手菜餚。
喝了一會酒,說過幾句閒話,歐陽修道:“中丞,此次對党項之戰,看你對前方並不滿意。如果出了差池,中丞以為,會不會有什麼風險?”
杜中宵搖了搖頭:“只要前方不捅出天大的簍子,又能有什麼風險?党項號稱有兵七十萬,其實真正能拉到前線作戰的,不過二十萬人。狄太尉三十萬大軍攻党項,党項哪怕傾全國之兵,也無法抗衡。太尉兵力猥集一處,便就是因為如此。只要不分散兵力,党項便無可乘之機。”
胡宿道:“如此說來,狄太尉的打法雖然有些笨拙,卻是一條萬全計策?”
杜中宵搖了搖頭:“實不相瞞,萬全過於誇大了。行軍作戰,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三十萬大軍聚集一處,可謂知彼,而不知己。現在軍隊用的是火槍火炮,真正展開作戰,要有距離。配合當地地理,這個距離主帥應該清楚才是。現在猥集一處,遇敵只有少部作戰,不遇敵只能臨時派兵出戰。依我的估計,如此佈置,三十萬人也只能當作十幾萬人用了。”
歐陽修聽了不由皺起眉頭:“中丞如此說,豈不是說狄太尉一路,其實只要十幾萬人?”
杜中宵道:“不是這個意思,內翰誤會。現在鐵路只到鎮戎軍,不從那裡出兵,又能從哪裡呢?而是說,三十萬大軍,應該先派兵儘快掃清天都山党項之敵,而後儘快出葫蘆川展開。一路攻鳴沙,一路佔住鹽州,徹底掃清靈州以南之敵。三十萬大軍佈置得當,足以把興靈州團團圍住。”
歐陽修點了點頭,有些明白杜中宵意思。三十萬大軍的正常作戰範圍,正面鋪開數百里,縱橫也有一兩百里,實際把整個党項核心區覆蓋了。宋軍的打法,應該掃清葫蘆川兩則之後,迅速展開。
杜中宵道:“現在這個打法,因為雙方實力過於懸殊,應該也能得勝。但我以為,勝了也不是什麼好事。有了這個例子,以後的將領不吸引教訓,依然如此作戰,白白浪費軍力。”
歐陽修笑道:“有什麼辦法?自從軍隊換用槍炮,也只有河曲路兵馬用得順手,其他軍隊難免還有疑慮。有幾次戰事熟悉,以後會慢慢好起來。”
王珪道:“確實如此,只要能勝,就一切好說。”
飲了一杯酒,杜中宵道:“這種勝利,難免朝廷要付出太多物力。這幾年,由於天下開了工廠,又有商場儲蓄所等,錢糧多收,諸位官員都覺得沒有什麼。其實,自從建了鐵監,地方工廠聚集,便就有許多事情去做。只是一直拖在那裡而已。一旦要做,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錢,本來是有用處的。更加不要說,北邊契丹,耶律洪基已經反守為攻,兩帝相爭,很快就要出結果了。”
說起契丹,眾人神色都凝重起來。契丹可不是党項可比,治下人口眾多,兵精糧足。而且國土極為遼闊,戰略縱深數千裡。一旦統一,就是宋朝大敵。
以前,兩國實力相當,互相忌憚,最後形成了僵持之局。宋軍無力收復幽雲,契丹無力南下,是一種宋軍劣勢的戰略平衡。現在不同,宋軍明顯佔了上風,戰略平衡已無法維持。
只要契丹統一,兩國必然對立,前線必須要維持大軍。三十萬軍隊陷於党項,宋朝河北路還可以支撐,河曲路明顯成了弱點。實際的戰略形勢,不允許狄青慢悠悠攻党項。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