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品味一下王禹做出的兩道決定,諸葛臥龍並未發現什麼疏漏之處,便動手將王禹剛才下的詔令錄入手中的篤板上了。
“吾王,現如今九州一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我燕國按例當正式祭天昭告天下新朝成立了吧?京都內的群臣這些日子為了這件事差點吵翻天,茲事體大還請吾王早做決定。”
聽聞諸葛臥龍提及祭天稱皇這件事情時,王禹本來眯著的眼睛登時睜得老大。
就在剛剛,他感受到了箍在身上的第六道劫難傳出的壓迫感與疏離感。
看來他王禹的登基大典再怎麼樣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了,不過也挺好,只要搞定了登基稱帝時的第六道劫難,他餘下的三重劫難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基本上就都能猜出大概了。
“祭天立國,稱孤道寡?確實該考慮考慮了,沒想到短短十餘年下來,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昔日我等身居北地按照規矩需以起家之地為國名,故而立國之時我選用了‘燕’字,而今九州混一國名在用‘燕’字卻是有些不妥了。
我欲上九天攬明月,下九幽捉鬼鱉,這國號便以日月為號曰之明吧!
王孫監國這幾年,大大小小的事情處理的都不錯,立其為皇太孫吧,其嫡子暫封國公庶子暫封為侯爵。
另外,我大明能夠建立多虧了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們效死,在祭天大典之前,讓諸臣功們開動腦筋攜手想個章程,想辦法在泉臺召集我鎮北軍落入地府的舊部,在幽冥給他們一個庇護與出身。”
相處十多年,互相熟知的情誼使得王禹前面的話並未讓諸葛臥龍感到驚訝。
目前的燕國也好以後的大明也罷,一手打下天下的王禹身上的威望足以讓他國號與繼承人方面乾綱獨斷。
但是王禹最後的那段話,卻讓諸葛臥龍眉頭緊皺,一個詞就這麼突兀的出現在了他心中:立龍庭。
在諸葛臥龍的記憶中,於地府中樹立龍庭這件事並非自家君上首創,先秦始皇帝幹過這件事,結果先秦成為了過去式,大周太祖曾想要試一試,結果大周太祖於壯年時莫名其妙的在京都內暴斃而亡。
前面兩個想要立龍庭侵蝕地府權利的人不僅沒能真正的完成這一壯舉,自身還遭遇到了不測,諸葛臥龍本以為自家君上能以前車之鑑防止重蹈覆轍呢!沒想到,自家君上也沒能逃離這個怪圈。
也是,大明於當世而言已經在任何無敵手了,自己面前這位雄才偉略的君主又怎麼可能只滿足於現狀!
知道王禹是什麼性子的諸葛臥龍並沒有出言勸諫,這位君王小事上、細節上樂於聽取他人意見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但在大事大非上總是乾綱獨斷信心滿滿不容他人反駁。
而且仔細過了一遍目前的局勢以後,諸葛臥龍發現自家君上都想法未必不能實現。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