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北軍的確對項羽十分忠心,即便對圍剿馮仲軍不是特別的熱心,丁固丁老將軍的告密兼勸降書信才剛送過濟水沒有多久,濟北軍大將田交就帶著五千軍隊尾隨追來,與西楚軍會師在濟水東岸,也更進一步擴大了西楚軍的實力優勢。
不過對馮仲軍來說還好,濟水畢竟是大型河流,水深河寬,盧縣周邊的民船此前也已經逃竄一空,匆忙之間,楚濟聯軍收集不到足夠多的船隻發起搶渡,所以馮仲軍依然還是可以比較放心的在濟水西岸暫時休息,用不著馬上又象喪家之犬一樣狼狽逃命,楚濟聯軍也只能是一邊收集船隻,一邊眼睜睜的看著馮仲軍在對岸就地休息。
期間對丁固丁老將軍來說當然是倍感煎熬,生怕馮仲軍不聽自己的警告,堅持冒險向西,更怕自己的書信起到了反作用,讓馮仲軍以為自己是在虛言恫嚇,更加堅定了馮仲軍的西逃決心,白白便宜竟然膽敢對自己不敬的周蘭小豎子,患得患失,坐立不安,只恨不得不能肋生雙翅,飛過濟水要馮仲向其他方向逃命。
馮仲軍還和以前一樣的折磨人,休息到了當天晚上的五更時分就出發撤離,讓西楚軍的值哨士卒即便發現馮仲軍的主力大隊已經離開,也沒有辦法確認馮仲軍的撤退方向,而情況報告到了丁固丁老將軍面前後,丁老將軍也就只剩下了合掌禱告的辦法,“千萬別犯傻!千萬別忘西走!千萬別去便宜周蘭那個小豎子!”
最後,還是到了第二天的上午時,乘坐小船過河探察的西楚軍斥候才送來準確訊息,報告說馮仲軍的主力大隊選擇了向北逃竄,逃向了通往隸屬於濟北郡平原縣的轅鄉小路,並沒有向西逃回東郡。
確認了這一情況,丁固丁老將軍當然是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只恨不得當場痛飲慶祝,另一邊的濟北軍大將田交卻是勃然大怒,憤怒罵道:“婢女養的漢賊,竟然還敢在我們濟北的國土上流竄,真當我們濟北軍好欺負?”
“田將軍息怒,田將軍息怒。”丁固笑嘻嘻的安慰道:“漢賊堅持在濟北國土上流竄,是會對你們造成一定損失,但是對於貴軍來說,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田將軍你難道忘了?馮仲這個匹夫的賊軍裡,帶著多少的漢賊文武重臣家眷?”丁固又指出道:“還連項康那個逆賊目前惟一的兒子,還有他的王妃,現在都在馮仲賊軍的隊伍裡,田將軍你和老夫聯手把他們抓住,濟北王該有多高興?我們西楚王又該有高興?他們高興了,給田將軍你的賞賜,難道還會少了?”
仔細一想發現的確是這個道理,田交也這才轉怒為喜,忙點頭說道:“丁老將軍所言極是,這麼好的機會放在面前,我們是絕對不能錯過。別浪費時間了,乘著漢賊的主力已經撤走,我們趕緊搶渡過河吧。”
“是不能浪費時間,不過在搶渡之前,我們最好提前做好安排,這樣才更有把握把漢賊軍隊徹底殲滅在濟北境內。”丁固又說道:“如果老夫所料不差的話,漢賊向北逃命,肯定是想逃到平原西渡大河,我們如果只是一味追趕,搞不好真的會讓漢賊逃過了大河,所以在這之前,還請將軍幫忙,提前做好一個關鍵安排。”
“什麼關鍵安排?”田交問道。
“從盧縣到歷城有水路可通,聯絡方便,從歷城到平原又連著馳道,快馬送信也十分方便。”丁固提議道:“老夫認為,田將軍你不妨立即派人乘船順河而下,然後到歷城棄舟換馬,快馬趕到平原傳令,讓你們的平原守軍立即疏散當地的船隻,不留一舟一船資敵,如此一來,漢賊就算僥倖搶在我們的前面逃到了平原,也沒有辦法找到船隻渡河,徹底變成甕中之鱉,讓我們想抓就抓,想殺就殺!”
“妙計!就這麼辦!”
田交一聽大喜,趕緊就地書信,安排信使乘船東下,全速趕往歷城和平原傳令,讓平原的濟北縣兵立即疏散當地船隻,不許留下一舟一船讓馮仲軍渡河。同時田交還順道給濟北王田都也寫了一道軍情急報,向田都報告馮仲軍的動向和自軍採取的應對策略。丁固則在旁邊得意獰笑,自言自語道:“馮仲匹夫,你大概做夢也想不到吧,老夫還會有這麼一手。這一次,老夫看你還怎麼逃!”
迅速派出了信使趕往平原傳令後,楚濟聯軍才利用匆忙收集到的船隻發起搶渡,儘快開闢道路發起追擊,然而留守濟水渡口的馮仲軍徐次所部卻十分頑強,楞是利用地利優勢堅決守住了濟水渡口,濟水又過於寬深,後續軍隊投入太過緩慢,楚濟聯軍先後兩次發起強攻搶渡,都被馮仲軍正面打退,始終沒能直接衝破馮仲軍匆忙建立的濟水防線。
最後,還是到了當天的申時過後,完成了阻擊任務的馮仲軍後隊才主動放棄渡口陣地,全速北上去追自軍主力,楚濟聯軍也這才趕緊渡河搶搭浮橋,又花了不少的時間,才讓軍隊盡數渡過濟水,然後發起全力追擊。
與此同時,靠著殿後軍隊爭取到的寶貴時間,在道路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全速行進的馮仲軍主力也已經向北撤離了近五十里,再一次拉開了追兵的距離,也是靠著這段緩衝距離,還有馮仲軍將士和漢軍家眷的共同努力,到了第二天的正午時,馮仲軍主力便順利抵達了平原南部的轅鄉小邑。
轅鄉緊鄰黃河,在黃河岸邊也有一個小小的民用碼頭,原本馮仲和酈食其還打算爭取在這裡就直接渡過黃河,但是很可惜,因為戰亂的影響,轅鄉這一帶已經人口大減,船隻數量也隨之大為減少,再加上正午時民船大都已經出港打魚,所以馮仲軍趕到轅鄉碼頭時,僅僅只是收集到十來條僅能乘坐數人的民船,杯水車薪,根本就沒有運載馮仲軍將士和漢軍家眷過河,更別說是在寬闊的黃河河面上搭建浮橋。
見此情景,馮仲和酈食其也沒有多餘選擇,連躲著土圍子裡的轅鄉鄉兵都來不及理會,只能是趕緊率軍繼續北上,全速衝向更北面的高唐(當時為鄉亭級)方向,繼續爭取在高唐渡河擺脫敵人的追擊。
同一天的晚上,沒有老弱負擔的楚濟聯軍也追擊到了轅鄉,從當地百姓口中問清楚了漢軍的動向後,為了謹慎起見,丁固又讓田交安排了一個信使,攜帶書信命令乘船連夜趕往平原傳令,以免此前的信使在路上耽擱了時間,沒有能在馮仲軍趕到平原之前,把疏散平原碼頭船隻的命令送到平原守軍手中。然後只是休息到了天色微明,楚濟聯軍就立即出發北上,繼續發起追擊。
這個時候,馮仲軍的一個隱藏優勢終於得到了體現,那就是因為馮仲平時裡十分愛護士卒深得軍心的緣故,儘管已經長途奔襲了上千里路程,馮仲軍的凝聚力依然還是很強,不管再是如何的疲憊勞累,馮仲軍將士也仍然還在咬牙苦撐,行軍速度即便有所下降,也不是十分明顯。
楚濟聯軍這邊的情況卻截然不同,濟北軍就不用說了,和馮仲軍沒有什麼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除了極少部分盼著升官發財的狂熱分子外,絕大部分計程車卒都不願意付出徹底累垮的代價亡命追擊,士氣不夠高昂,行軍速度自然受到了不小影響。
西楚軍的情況則更加複雜,行軍距離不在馮仲軍之下,體力下降的情況也同樣十分嚴重,再加上丁固丁老將軍又不象馮仲那麼愛兵如子,深得軍心,所以隨著追擊距離的越來越長,即便軍隊裡沒有老弱婦孺的負擔,西楚軍的追擊速度依然還是下降明顯,還不管丁老將軍和他的親信將領如何呼喝催罵,也沒有辦法把追擊速度恢復到鼎盛狀態。
也正是靠著這些客觀存在的原因,一直北撤到了高唐,馮仲軍主力都再沒有被敵人追上,但是很可惜,高唐距離黃河更遠,民用碼頭上的民船也數量更少,馮仲軍和漢軍家眷更加沒有辦法在高唐直接渡河。所以馮仲也沒有辦法,只能是安排少帥軍老人王方率領兩千軍隊輕裝北上,搶先趕往平原渡奪船以便渡河,然後只是稍做休息,馬上又帶著主力和漢軍家眷繼續北上。
為了鼓舞士氣和振奮軍心,在從高唐北上的期間,馮仲還讓自己的親兵在軍中不斷喊話,大聲宣稱道:“不用擔心,平原那裡是馳道要衝,碼頭上大大小小的船隻無數,我們只要到了平原,馬上就可以坐船渡河,然後就可以安全了。兄弟們加把勁,各位老丈阿媼和丘嫂也加把勁,到了平原過了河,我們就可以放心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