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小道士李青山 > 第五章 自古修道艱

第五章 自古修道艱 (第1/2頁)

很快,李青山就知道了到底是羽扇厲害,還是拂塵厲害。

老道士接手管教李青山之後的第一、第二年,對他的功課內容保持了不變,要他還是每天五更起床溫習功課、抄書練字,用餐之後半個時辰高聲朗誦,然後仍是學習各家經典。

兩年之後開始了變化。老道士要求李青山不再學習諸子百家經典,而是轉為集中攻讀道家典籍,從道德真經、南華真經、太玄經等道家真經讀起,道家“三洞四輔”都擇最經典而學之,天文曆象、醫藥典籍、占卜術數也涉獵。

之前,因為“上官老先生”的嚴苛,李青山讀書的心性早已十分堅定,極少分神。但少年畢竟是少年,總有心神飛馳或偷懶時刻,老道士總是明察秋毫,一般是先“哼”一聲隨即出手,拂塵橫掃之痛比上官老先生的羽扇還更厲害。

自古名師出高徒,哪一個不加以棍棒?或許老道士深諳此理,打起李青山心安理得。

這裡道觀小,藏書並不算多,但都是經典之著。只要李青山學完某一階段,下一階段的典籍都會出現在他的案臺上。這些典籍,都是由老道士精心選擇。

但道家典籍又遠比原先所學大為不同,有的內容恣意汪洋,有的晦澀艱深。若按字面理解,李青山可解得明白,若要深入領悟則需要年紀及閱,這對於此前的李青山來說是無法做到的。因此,許多典籍只能強讀默記,他的腦海中就如一個大房子,一本又一本的典籍塞入其中。偏偏老道士又愛考究他,稍有默誦不順或者註解不明,又免不了一頓拂塵橫掃。

“酸儒還是比窮道好一點”,李青山心裡暗暗想,但嘴上萬萬不敢說。

“上官老先生回家了,不知道收了新學生沒?”他情不自禁又想起上官老先生。

其實背書始終是他的強項,許多典籍還是背得下來,就比如那幾部道家大典,天天誦讀,倒背如流。加之老道士對其中幾部道家大典的註解格外用心,所以他領悟起來也很透徹,入心入腦。

而隨著年歲漸長,老道士逐漸給他增加了許多“功課”:

十一歲那年,李青山必須每夜練習抓物取物三千次,修習夜視之法。還要他每天晨起就操練一套天下人皆會的強身健體拳,五更起先拳,再溫習功課。

十二歲那年,李青山要每天上山砍柴、挑柴下山 ,須得是道觀千丈之外的木柴;每天下山挑水,挑水上山,須得是山腳之水。

十三歲那年,李青山開始修煉一套日夜執行的呼吸吐納之術,逐步養成吐納規律。

這幾門功課中,尤其以那一套呼吸吐納之法最為玄妙,不僅白天做功課、幹活之時能調理呼吸,就連睡覺之時也能自行調理吐納。勤練一年之後,他的呼吸吐納已極有規律,吐納平穩,上下山挑水、砍柴健步如飛,不再氣喘心塞。而且,他好像能感受到氣息進出丹田之狀,丹田內常感空虛之狀。

到了十四歲那年,老道士取出“紫雲神劍”,要李青山每天至少用一個時辰“悟劍”。所謂“悟劍”,無非就是叫李青山手舉寶劍放平,劍尖上放一顆滑溜溜的圓珠,不能讓其掉下。一個時辰後,再取一根粗木,劃數十標記,要李青山每一劍都能一擊削掉一處標記所在。

老道士耐心解釋說道:“若用劍,先悟劍。尋常劍法講究劍招、劍式,高明劍法講究劍意、劍氣,講一個理、氣、力三通。你若真想用好這把神劍,就要悟一個'身劍合一'。劍在手,就要使之成為你的血肉,其長短、厚薄、寬窄、輕重、鈍利都要了然於胸,而你的喜怒哀樂、快意恩仇也要貫注於劍。”

“讓你舉劍挺珠、運劍削木,無非是讓你感受劍身,讓你修心修氣,以達到心靜、氣舒、意凝。若按我此法長此修煉,舉珠不落、削木必中,自然能達到心靜意凝、心劍合一,到時蝴蝶飛鳥、飛花落葉落入你劍中,也休想逃得出去。”

聽著似乎容易,練起來特別難。起初,李青山連劍都舉得不穩不平,更別提達到舉珠不落的境地,每次圓珠剛放上去就“哐當”一聲落下,幾百幾千次都是如此。

削木也是差不多,每次出手,不是差之太遠,就是偏之毫釐,極難一擊必中。

為練這把神劍,他常常心煩意燥,生氣之時舉劍怒砍石、砍樹,道觀門前的石塊、樹幹沒少被他劈爛。往往此時,就是褚四海極為快樂,在旁樂此不疲嘲諷道:

“哎喲,劍神李青山舉神劍砍石頭,原來神劍這般用法啊......”

“砍樹還砍得挺好的,哎,別停......”

“你就這點本事了,小青山.......”

最新小說: 穩健修仙,整個修仙界都是我家 絕世蛟龍 武俠世界肝經驗 一字乾坤刀 劍影江湖 秦時之儒門天下 劍出誅天 蝕劍風雲 天下江湖繁華如夢 這個江湖是真狗 江湖大俠令 天青琉璃光 天涯仗劍行 救命,我怎麼出場就是陰謀 以長生入棋 山海為聘 風雪滿城醉浮生 刀劍走春秋 潛淵見龍 天涯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