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
北方總督府打著“擒拿亂黨霍青,還玄北朗朗晴天”的旗號,揮師北上。
倒霍之戰,正式打響。
然十萬禁軍還未抵達太白府。
駐紮於雁鎩郡的鎮北軍兵分兩路。
一路北上突襲永明關。
一路南下攻打錦天府。
同日,永明關陷落,擒蠻軍大敗。
現任冠軍侯王真一不知所終。
同日,錦天府陷落。
現任武定郡郡守宋原戰死,頭顱高掛錦天府城樓。
北四郡落入鎮北王府之手。
十萬禁軍領軍大將不敢冒進,於太白府與武定郡交界的平狼縣、金田縣一線佈防,等待朝廷調配大軍,捕捉戰機。
……
在朝廷和鎮北王府大動兵戈之時,張楚在做什麼呢?
他依然在專注的修行《五方五帝歸元功》,專注的調配北平盟從別州運進玄北州的糧食。
男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廢!
但是有能力打探到北平盟內情報的勢力,卻都驚愕的發現,北平盟的主力紅花部,消失了。
一同消失的,還有燕西北三大分堂內所有紅花部分部人員。
北平盟各級分堂、分舵、香堂的體制,大體上都是複製於太平關總舵。
太平關總舵,設有青葉、紅花、厚土、三川四部。
主管生意、武事、行政、人事。
各級分堂、分舵、香堂,同樣設有青葉、紅花、厚土、三川四部。
除了總壇、分堂、分舵、香堂的垂直管理體系之外。
總壇四部,與各級四部之間,亦有垂直管理的許可權。
太平關總壇的紅花部,脫胎於去歲的潛淵軍。
在那之前,太平關總壇之內,只有兩三千常備紅花部成員。
各分堂、分舵、香堂的紅花部,都握有兩千到數百不等的武力。
去歲北疆大戰,張楚抽調玄北堂、西涼堂、燕北堂三大堂口的紅花部精銳,改編潛淵軍。
在北疆大戰期間,各個分堂、分舵、香堂,都重新吸納訓練了一批習武之人,補足了自身紅花部的差額。
一來,維持自身的正常運轉。
二來,也是給自家在北疆奮戰的盟主預留後備兵源。
北疆大勝之後,只剩下七千餘的潛淵軍就地解散。
然而眾多從分堂、分舵抽調上來的紅花部弟兄們,已無處可去。
他們留下的空缺,已被新人佔據。
貿然將這些上過戰場,屠殺過北蠻人的老兵遣送回原籍,也恐埋下隱患。
當時張楚與一眾北平盟高層經過多番商議後,決定乾脆補足八千人,作為常備武力鎮守太平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