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火山林四營整編後,兩萬兵馬,就變成了一萬六精壯士卒,和四千老弱輜隊。
而北平盟的物資和給養,也在張楚抵達雙流縣的翌日晌午,運抵雙流縣。
兵甲、糧秣、弓弩一應俱全。
都是按照一萬五千人的數目配備的。
潛淵軍一萬之眾。
可總得預留一些損耗。
張楚預先沒有料到,柱國大將軍會將風火山林四營兵馬當成包袱扔給他。
所以開拔前籌措物資和寄養的時候,並沒有將雙流縣的兵馬計算在內。
不過還好,風火山林四營兵馬,有足夠的兵甲和戰馬,縱然有缺口,數目也不大。
潛淵軍預留出的五千損耗,就足以補上這四營的損耗。
糧秣是個麻煩。
昨夜張楚已經透過風雲樓的訊息傳送渠道,將籌措糧秣的命令送到了張猛手上。
張猛並沒來信抱怨。
張楚估摸著,張猛或許有些為難,但問題應該不大。
在大離,糧食是官營,且有一套相當完備的糧食律令,幾乎沒有空子可以鑽。
糧食還長在地裡,就有專門的小吏前去收購,地主手裡雖然會留下一部分超出戶籍人口的存糧,但通常數目都極小,以百斤計。
其餘不事耕種計程車工商,吃糧就只得去官營的糧店購買,須得出示戶籍,且有限額,食肆、酒樓比尋常人家的配額會多一些,但也絕對不會多到可以屯糧的地步。
如今雖是戰時,但朝廷並沒有放鬆糧食管理的趨勢,反倒還在收緊大批次的糧食交易。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北平盟橫跨燕西北三州,直屬成員三萬之眾,受北平盟僱傭,以及指著北平盟吃飯的人數,更是突破了十萬之眾!
這麼大的範圍、這麼多人手,哪怕是螞蟻搬家,也能籌措到足夠雙流縣兵馬消耗的糧秣,而且不會因為籌措的糧食數目太大,影響到某一地的民生。
臨江縣的主將傅徵,在柱國大將軍的軍令下達到張楚手中的翌日清晨,趕到雙流縣拜見張楚。
臨江縣的兵馬配置,和張楚還未抵達雙流縣之前的配置,是一樣的。
唯一區別只在於,之前的雙流縣,是四營捧日軍和四營武悼軍,合共四萬兵馬。
而臨江縣內的駐軍,是兩營武悼軍,外加四營武悼軍,合共三萬兵馬。
捧日軍是禁軍,戰鬥力強悍。
武悼軍是府軍,戰鬥力孱弱。
將兩軍打散了混合佈防。
進,能寄託於短時間內將武悼軍也砥礪成一支可戰之軍。
退,武悼軍再不濟也能作為輜重隊和民夫輔助捧日軍作戰。
算得上是一步妙棋!
值得一提的是,臨江縣位於雙流縣東側三十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