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的天空格外的藍,藍得心靈純淨,不愧曾經是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到達的西方淨土。
華夏大多數人只知道唐僧西天取經,不知道當年釋迦摩尼的弟子們更是揹負佛經,從這裡跨過喜馬拉雅山,越過青藏高原,進入華夏進行佛法傳播,才有了後來唐玄奘不辭勞苦,遠涉萬里感天動地的取經故事。
是他們先涉萬水千山把佛教傳過來的。
到達尼泊爾,李均就找了當地的嚮導。
嚮導的名字特別的長,叫做奧拉蒂.夏爾馬.古隆巴哈圖……
眾人聽得繞口。
身旁的朱平直接呵斥這個尼泊爾人。
“你這混蛋,逗我們玩呢。”
尼泊爾嚮導苦瓜著臉,我沒逗呢,我的名字真是那麼長。
尼泊爾人的姓名比較長,通常分為多個部分,如姓氏,這都有講究,因為要反映種姓,職業和民族,再是名字表現本人的喜好,意願,理想和信仰,而且尼泊爾是一個信奉印度教為主的國家,許多人還喜歡把印度教神邸的名字作為自己姓名的一部分,完全不同於華夏的取名制度。
李均理解這樣異域風情的起名,不過華夏人還是喜歡短暫一點的名字,比如就不太喜歡西方人那麼長的名字。
“我們就叫你哈圖好了。”
……
來尼泊爾廓爾喀徵兵,李均認為應當是一個流程比較複雜的事情,但是,一到當地,發現,這裡開通了僱傭兵招募的通道。
這裡是許多地方僱傭軍的兵員地,這裡的廓爾喀僱傭軍人非常值得信任。
這裡的男人以僱傭軍為榮,以其收入改善家庭。
這裡建立了專門的招募中心。
所以,這嚮導的費用估計給瞎了,對方是直接一路將他們帶到了僱傭軍招募中心。
尼泊爾現在以及未來都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人均低得可憐,但是廓爾喀僱傭兵卻是有著極其高薪,除了豐厚的薪水外,廓爾喀僱傭軍每兩年有一次探親機會,每次僱傭兵回去,他們在當地都是受到王子般的尊敬,是最受歡迎的求親物件。
路上他們遇到回鄉探親服役的本地僱傭軍人,對方穿著僱傭軍服裝,旁邊圍繞著幾個“丈母孃”,搶著將自己的女兒介紹。
嚮導的翻譯,讓李均和眾人感嘆,這裡果真是有著僱傭兵基因的地方,丈母孃都是挑著僱傭軍,那裡不讓這裡的年輕人前往搏殺。
一個廓爾喀僱傭兵招募中心,李均看到有其他公司在招募站招聘僱佣軍。
一些廓爾喀人在議論著這個價格,他們到底是不是要去?
僱傭兵公司在招募他們。他們也在選擇公司,因為身邊的親戚朋友家誰所在的僱傭軍年薪更高的,也是最有面子的。
年薪高,代表他也更勇敢,他更強。
選擇年薪低了,一些年輕實力強的廓爾喀人認為那是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