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琢磨著自己的二道販子,倒爺的事情。
抓住眼前的機遇,不放過可能的機遇,運籌未來的機遇。
倒爺之路,在他看來和國庫券差不多,富貴險中求,刀頭上的血也要舔,不過只要他他精心籌劃和準備,很多危險其實是可以避開的。
此時,燕京秀水街,散落在一片使館和外交公寓中間。
這裡是自發地在1978年形成了一個老秀水街市場,本來這裡不被看好,但是誰都沒想到多年後,它會成為海外遊客爭相前往觀摩購物的“民間貿易中心”,後世曾有經濟學家稱呼這裡是“用改革開放的剪刀裁剪出來的21世紀清明上河圖”。
“去首都,登長城,遊故宮,吃烤鴨,逛秀水”,它與長城,故宮,首都烤鴨成為了燕京象徵在一起,是很多海內外遊客到燕京旅遊的一個地標,華夏改革開放後那些年曾經有數以萬計的世界各國政要及夫人,國際文體明星頻繁光顧秀水街,成為華夏第一涉外市場。它以三萬平米的營業面積吸引每年1500萬的客流量,未來秀水街市場擁有遍佈全球的影響力,像一個“商業傳奇”的存在。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現在開始說起。
聯盟蘇多年軍工竟備,國內輕工業凋零。
物質開始緊缺了起來。
許多聯盟蘇的戰鬥民族人員在這裡狂攬起街攤貨物,他們就是早期來這裡的買賣人——洋倒爺。
戰鬥民族不斷地狂攬,引得這條街道入駐的商戶多了起來。
燕京火車站站臺月臺,距K3國際特快列車的發車時間還剩幾分鐘,同往常一樣,在列車啟動的時間,月臺上充滿了喧譁聲,喊叫聲,汽笛聲,列車車門的噼啪撞擊聲,許多身穿黑色文化衫的聯盟蘇戰鬥民族倒爺分子兩手抱著碩大的灰色編織袋,有人用牙齒咬緊捆著的繩子,血管變成一條條青筋,汗流如注——只為能趕得上火車……
他們這樣帶著很多裝著貨物的編織袋來回聯盟蘇和華夏跑,華夏首都人見了,有人開始叫他們急件信使,梭子幫,吸塵器,買賣人,一直到最後定性為叫倒爺。
不少精明的首都人民目睹這些聯盟蘇的戰鬥民族商人席捲秀水街的採購狂潮,於是,膽子大河聰明的一些首都人民也開始試著也奔向聯盟蘇。
故事的一切從那裡開始。
現在是1988年,李均知道發現那條財富之路的人還不多,在聯盟蘇解體的時候,1991年那條財富鐵路像是發瘋了一樣,無數的溫洲倒爺取代京都倒爺成為主力軍,進軍聯盟蘇。
……
現在的戰鬥民族都很有錢,但是沒有輕工業物質,長期的爭霸,使得經濟力量薄弱的聯盟蘇負擔沉重,為了緩解經濟困,聯盟蘇進行經濟改革,但是依舊還在優先發展重工業,使得經濟依舊不斷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聯盟蘇解體的時候,戰鬥民族會更加的有錢,因為國有資產社會財富大分割,國有資產私有化,以前財產是大家的,後面是分到個人,人人有份,於是每個戰鬥民族俄羅斯人都領到了一萬盧布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買國有企業股。
賤賣國有資產的時候,一些國有企業落入特權和暴發戶手裡,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儘快轉手盈利,職工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生產經營無人過問。
分到一筆錢之後的他們有錢買不到東西,以至於鄰國華夏倒爺搗過去自己吃的泡麵在最後都能獲得暴利。
這就造成了這個時代無數華夏倒爺發財的神話,罐頭換飛機,一車西瓜換坦克,一車白菜換一車化肥,去一趟聯盟蘇,就能買一輛賓士車。
……
溫洲。
李家的知識分子,李家的詩人,李爸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