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別吼我了,煩不煩那,我就不是念書的料,你就讓我睡會,唸書不是我的出路,我到十八歲,我就跟我老子去做生意我要去走私汽車,離我十八歲還只差幾天了。”
看著王梟這樣無理,上歷史課的餘老師憤憤道:“王梟,你這樣的學生,要是早五年年我跟你說,你現在就死了,還走私汽車,你個小投機倒把分子!”
餘老師的話,說得不假。
現在鐵飯碗的人還瞧不起那些走南闖北做生意的人。
說走私汽車,那就是直接判死刑。這在三十年後絕對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1983年之前,華夏是明令不允許私人買汽車跑運輸這塊的。
……
在體制事業編內的人看來投機倒把也都是為人所不恥的。
現在優渥的他們誰能知道。
隨著時代的變遷,那些敢為人先的投機倒把卻在後世被人們狂熱的崇拜著。
他們感嘆。
當初他們真是膽子大啊!
他們不僅羨慕他們的第一桶金,還羨慕他們用投機倒把的錢用來生錢。
如今這個年代,因為文革錯失的十幾年,導致現在文憑開始又走向一個極端,被無限地放大,高考才是出路,考進了大學,你就能進入體制,成為人上人,擁有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以至於。
這個年代很多城市,很多地方,到民營工廠上班還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而自己開一個小鋪子做一點小生意,就會被蔑稱為“個體戶”,也就是一個“沒有組織的人”,一個不受保護的體制外的流浪漢。
現在還好一點,之前更嚴重,“投機倒把”都被看做是一個很嚴重的經濟罪名。
在江浙一帶,你如果騎著腳踏車從這個村到另外一個村,而後座的筐裡裝了3只以上的雞鴨,如被發現的話,就算是投機倒把,要被抓去批鬥,甚至坐牢。
曾經溫洲,一位婦人因為投機倒把而被判處死刑。
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買空賣空還是一個惡劣名詞。
所以說李均準備異地倒賣國庫券這件事其實在這個年代,現在看來是一個極其不光榮的行為。
……
可是改革是什麼,從來都是從違規開始的。不光榮開始的。
歧視就歧視吧。
一切都會改變的。
鄧公南巡之後。
人們將會發現昔日的投機倒把已經被定性為其實不過是正常的經商。
再後來投機倒把過都被視為了英雄。
不過,現在還處於這樣一個轉型而還未徹底轉型的時代。
這樣一個,一個從閉塞走向開放的時代,因為一切從頭開始了。
一個擁有近13億人口的大國裡,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正在日漸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正在把中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試驗場,它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向商業社會轉軌。
溫洲不少人就是這樣一群代表。
當別人的財富越積越多,很多人將看不起的投機倒把,由蔑視到暗暗的羨慕,再到全社會的無度的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