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囊率大軍攻破大同鎮,這個訊息傳出來,整個朝野都震驚了。
沒人懷疑這個訊息是假的,因為傳出這個訊息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同巡撫劉天和,他剛得知陽和衛和鎮虜衛附近的長城被突破,便派人八百里加急向京城彙報了。
他也不敢隱瞞,如果讓韃子在大同鎮肆虐,甚至突入太原鎮,那他就死定了,把訊息傳出去,請求朝廷和附近各邊鎮支援,將韃子儘快趕出大同鎮,他或許還能躲過一劫。
面對這個訊息,各方面反應不一。
嘉靖自然是氣壞了,怎麼肥四,宣府鎮和甘州鎮不都頂住韃子的進攻了嗎,而且甘州鎮還連續兩次將韃子打跑了,為什麼這大同鎮一下就被韃子攻破了。
這個時候,他真有心把劉天和給砍了,不過,最後他還是忍住了,臨陣殺將,於事無補,還是先將韃子趕出大同鎮再說吧,他當即就下旨,命宣府鎮和太原鎮組織大軍全力支援大同鎮。
楊聰這邊倒沒什麼氣不氣的,大同鎮突然失守,他著實有點吃驚,不過吃驚過後,他立刻就開始組織人馬,準備趕去支援了。
太原鎮的曾銑同樣如此,聽聞大同鎮失守,他當即便命張達率一萬邊軍精銳趕往雁門關,準備支援大同鎮。
當然,他們也不敢胡亂出兵,雖說他們口頭上都答應了相互支援,但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有朝廷的調令,如果沒有朝廷的調令,擅自率軍離開自己的防區那可是重罪。
山西這邊的邊鎮都在緊急調動,準備支援大同鎮,陝西那邊,咸寧侯仇鸞卻是眉開眼笑,興奮不已,吉囊終於攻破了一個邊鎮,這下,他就有吹噓的資本了。
怎麼樣,韃子集結十餘萬大軍來了甘州鎮兩次都被“我”給打退了,結果,一跑到大同鎮,不到一天就攻進去了。
這下你們沒話說了吧,說我虛報戰功,大同鎮被攻破又怎麼解釋?
吉囊的大軍不是跟你們開玩笑的吧!
其實,嘉靖也給他下了旨,命他集結陝西邊軍,做出進攻河套的態勢,逼迫吉囊回援,他卻站在一邊看熱鬧,壓根就沒打算出兵河套,反正陝西離京城足有兩三千里,他說他正在集結大軍,誰又能說他沒集結。
楊聰和曾銑這邊倒是早就把大軍集結到大同鎮的邊境了,嘉靖的旨意一到,他們便率軍直撲大同鎮。
曾銑選擇的是支援大同府城,配合劉天和去對付吉囊所率的三萬精騎,而楊聰選擇的則是支援蔚州,因為蔚州就在宣府鎮以南,距離宣化府城還不到兩百里。
其實,大同鎮也不是一點防禦皆無,要說到防禦,大同鎮可以說是所有邊鎮裡面最嚴密的。
長城只是大同鎮的第一道防線,大同鎮裡面還有很多城池和堡壘呢,據史料記載,大同鎮光是大小城池就有十餘座,城堡更是多達七十餘座,甚至每個村莊都築有土堡,只要韃子騎兵一來,所有平民百姓便會就近躲進城池堡壘和土堡,韃子騎兵要想撈到太多的好處那是不大可能的。
這也正是吉囊前幾年一直選擇宣府鎮而不來進攻大同鎮的原因,因為平民百姓逃跑的時候基本上會把所有金銀細軟和糧食帶走,他們最多也就能搶些鍋碗瓢盆而已。
往年的時候草原上是什麼都缺,不但缺鍋碗瓢盆,更缺糧食,沒有糧食,就算搶了鍋碗瓢盆也沒什麼用,所以吉囊很少打大同鎮的主意。
不過,這會兒就不一樣了,因為咸寧侯仇鸞已經給他提供了足夠的糧食,他缺的就是鍋碗瓢盆,而且宣府鎮的防禦相當的恐怖,他也不敢去,他只能進攻大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