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手裡的紙條,皇帝咬著牙說道:“多加關注!”
……
……
洗劍池,顧名思義,他們除了盡出劍道高手,鑄劍也是一把好手,不知多少用劍的江湖人夢寐以求能得一柄洗劍池的青鋒。
只可惜除了主人身死,失落在江湖中的鑄劍以外,洗劍池每年贈送出去的鑄劍一隻手數的過來,甚至有時候幾年也出不來一柄,尤其自酌雪劍神顧居塵成名後,更是一劍難求。
洗劍池的劍其實很多,弟子們人手一柄,但除了聞名於江湖的那幾柄名劍,會跟隨著一代代掌門和長老。
其餘九成的弟子鑄劍,會在弟子身死後折斷,劍尖回爐繼續使用,半截劍柄埋入劍冢。
如今的劍冢中不知有著多少殘劍,就連宗門最博學的長老也是不清楚。
能夠進去的人抬眼望去,只能瞧見一望無際的反光,和流轉在身旁的鋒銳劍意。
傳聞顧居塵曾在劍冢悟劍三十三天,期間劍鳴不止,劍氣沖天,出冢後即入聽宮境。
如今夏天剛到,洗劍池就放出話來,說將有七柄新劍出爐,不輸天下名劍。
不清楚的只當是個熱鬧,稍微知道點的,明白這是洗劍池謀劃了一個甲子,歷經三代鑄劍師的心血。
和前年的青城大會不同,洗劍池這次採用的是邀請的方式,請來各大門派以及用劍宗門觀禮。
雖然訊息傳遍江湖,但引起的波動遠沒有青城大會那麼熱鬧。
當然,除了江湖宗門以外,朝廷躲在暗處的人肯定也不甘寂寞,畢竟陛下說了,要多加關注。
洗劍池的山門外,一行十六騎勒住韁繩,抬頭望山。
除了領頭之人以外,其餘弟子眼中皆有著些許爭強之意,同是用劍大派,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骨氣。
此一行人正是接到邀請的東海劍閣。
領頭之人也是當初親眼目睹李清河一掌斷潮的張三。
“師伯,不知酌雪劍神這次在不在山上。”
張三一瞪:“在山上你又當如何?”
本想著呈一呈口舌之快的弟子一怔,沒想到師伯一點也不臺階。
“用劍之士最忌心浮氣躁,好高騖遠,回劍閣後面壁半月收心。”
“是,師伯,知道錯了。”
“下馬,登山!”
張三輕喝一聲,十六人盡皆步行登山,隨行而來的松果兒偷偷瞥了一眼剛剛說話的師兄,搖了搖頭。
接待劍閣眾人的是一位長老,如果李清河或者李長安在這就會認出,正是當初出席青城大會的那位。
二人也算是老相識了,相互帶刺不帶刺的寒暄了幾句,劍閣眾人便住了下來。
兜兜轉轉半個月,洗劍池邀請的客人才全部到齊,觀劍也訂在三天後開始。
夜晚,吃過了晚飯的松果兒獨自一人溜達在山道上。
自從柳玉川和白衣女子相繼離世,那天大雨他奪門而出離開了青城山腳後,就再也沒怎麼露出過笑容。
性格孤僻的他入了劍閣也不擅交際,沒混得什麼朋友。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李前輩沒有收自己為徒,但他覺得這樣挺好的,起碼之前是自己誤會劍閣了。
真正進來後才知道,劍閣的規矩不是一般的嚴,如果非要有個比較,那就是用劍大派中,劍閣就像方外的青城山,規矩多,門規嚴。
而洗劍池更像太和山,見過的弟子更是瀟灑隨性,不過看樣子頗受那位酌雪劍神的影響,不知多少弟子視其為榜樣目標。
搖了搖頭,松果兒朝著自己的房間走去,其他的不願多想,他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學劍,拿著柳玉川留下的那柄劍,學好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