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啊,不是嚷著餓麼?”
李清河吹了口氣,燙嘴的清粥飛出一片白霧,身旁的李長安一臉苦相,沒有半點食慾,連連嘆息。
“這和我想的不一樣啊。”
“怎麼不一樣了?”李清河放下粥碗,用勺子攪著,“是缺了行俠仗義,還是才子佳人,亦或是書裡寫的三才劍的風流韻事?”
“嘖……不對。”李長安一本正經的搖著頭,“不對,不對,不對勁。”
李清河翻了個白眼,沒功夫再搭理他,剛從太和山上下來的時候,他還一臉興奮,一副大願得成的樣子,再看看現在,喪如敗犬。
這一路上二人為了能多看看外面的世面,一直選擇在官道趕路,畢竟李長安雖然每天咋呼的厲害,但和李清河一樣,他從沒出過越州地界。
青城山在涼州,與太和山中間隔著兩州之遠,李清河倒還好,只覺得一路上確實見了不少新東西,書上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果然不是胡扯,端朝之大,遠不是一個李村能比的。
可李長安卻傻了眼,原以為能見到心中所想的江湖,可到頭來一點那個氛圍也沒有。
路見不平一聲吼,劍上血珠抖三抖,亦或是路遇知己抱個拳,喝酒吃肉心不寒,更是連影子都沒看見。
這兩個多月裡,唯一讓李長安興奮就是在街上碰見個欺負良家女子的惡漢,才一品境界的他勉強沒有在惡漢手下吃虧,卻被那女子抓了個花臉。
尋著旁邊的攤販一打聽才知道,感情人家小兩口鬧彆扭呢,真要打起來,聽說那女子比惡漢力氣還要大。
當時李清河就貼心安慰了一句:“知足吧,那女子肯定留手了,要不然你引以為傲的面容就破相了。”
看著碗裡的熱粥,街邊來來往往的陌生人,李長安長舒口氣:“一定是我們沒找對路子,說不定那個賣菜的就是一個高手,你看他揹著兩筐菜四平八穩的……”
噹噹噹!
李清河敲著他的粥碗,朝著另一邊努了努嘴:“你去河口碼頭看一圈,人人都是十大高手,趕緊吃,找錯了路子也來不及改了。”
“唉……什麼時候才能見到真正的江湖啊……”
李長安仰天長嘆,嘴像借來的一樣喝完了清粥,藉著清晨的薄霧,二人再次踏上了前往青城山的路程。
半個月後,當二人走出林中小路,迎面就是一條半寬不寬的河水,跨過石橋就算來到了青城山下。
與青州截然相反,涼州並不荒涼,境內多林,李清河也問過,朝廷為何會這麼起名字,李長安只是說圖個念想,其他的便沒再過多解釋。
青城山下有個鎮子,平日裡只有本地人來來往往,但最近越來越熱鬧起來。
不知多少江湖中人趕到這裡,就等著三天後青城大會的召開,到了這,李長安心中才有點安慰,自嘆一聲:“這才像江湖嘛!”
一個小鎮子其實遠放不下這麼多人,住在這裡的更多的是帶後輩來長見識的小門派,再就是一些浪蕩散人,稍微有點名望的,山上早就預留了客房駐地。
看著人流攢動,滿大街的佩刀佩劍,佩各種兵器的江湖人士,李長安不由得笑開了花。
一旁的李清河突然問道:“太和山也辦過這種大會麼?”
“沒有……太和山從來不摻和,聽說以往有這種機會,輩分足夠的弟子都唯恐避之不及。”
“崔牛鼻子說,太和山太小,香火錢有限,經不起這麼多人折騰。”
停住腳步,李清河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二人站在了一家酒館的前頭。
這兩天都在山林中趕路,酒壺幹了的李長安早就忍耐不住,想要喝個酣暢淋漓。
“李老頭土燒,聽這名字就不簡單,說不定是個高人。”
李清河眸子半睜不睜的撇了他一眼,跟著走了進去,心想這一路上你看誰不是高人?就看我不是高人。
店內早就人滿為患,李長安抽了個空隙,看著剛走的兩個漢子,一屁股坐到了空座上。
“小二,兩壇酒!兩盤牛肉!小爺要大塊的!”
大大咧咧的嗓門引來了不少人的注視,有人笑而不語,有人嗤之以鼻,無外乎覺得如此張揚,不知道是哪家出來的愣頭青。
不一會有一老漢走了過來,笑呵呵的將酒罈放在桌子上。
“老頭子可當不得小二了,這店小,也請不起小二。”
李長安打眼一瞧,湊到耳邊輕輕說道:“看見沒有,起碼五品境界,應該是個武夫,不過看身材也沒準是個還俗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