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種子,如今變成十六株。以後他會變得更多。現在開始收穫。
張傑親自拿手挖,先是把紅薯藤用剪刀剪掉。然後用手挖,如用鋤頭生怕挖壞了。
當挖出第一棵時。楊弘驚道:這起碼有一斤多。天啊!
每挖一棵放在一個地方,等下一起稱重。
典韋,周倉那手根鐵耙子一樣。沒多久就挖完了。
最後稱重,大大小小共26斤,(漢代一斤248克,後世將近十三斤)。
天啊!眾人也是驚呼。有些眼淚都出來了。
田豐道:天下百姓有救矣!眾人都不是傻子,這一株近兩斤,那一畝地起碼幾千株,這得產多少啊!
張傑道:按每畝三千到四千株算,每株一斤算,那也是近三四千斤。
如果大面積種,有些土不夠肥,產量會差一些。但是畝產兩千斤以上那是十拿九穩。
而且這紅薯,耐旱,沙土,山坡等犄角旮旯都能種。這紅薯藤,可以餵豬,餵馬,養羊都可以。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啊!
諸位,今年只收了這十幾斤。
這是種子,本想讓大家嘗一嘗是什麼味道,可惜太少了,只能明年嘗。
田豐道:明年咱們也不用嚐了,還是都留做種子吧!過幾年再嘗也不遲。
張傑笑道:放心,明年秋收起碼能收幾百斤,讓大家嘗一下還是能做到的。
不過這紅薯咱們得起個響亮的名字。
楊弘道:這是我大魏找來的糧食,不如就叫“魏薯“如何?
張傑一想,善!就叫“魏薯“。
隨後張傑讓人把挖的菜窖先用生石灰消毒。然後儲藏。紅薯的儲藏溫度最好是度,並且保持乾燥。溫度太低會凍壞。太高了會發芽。
而張傑也準備稱帝了,隨著沮授孔明等人回到洛陽。
張傑也緊鑼密鼓的準備稱帝工作。而新的一年又這麼過去了。
剛一開春,大漢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大魏開元三年張傑在洛陽登基稱帝。標誌著大漢滅亡。
稱帝后,張傑大赦天下,暫未對江東用兵。
而孫權卻在江東稱吳王,改秣陵為建業。而不稱帝,又派人送來降表,表示願意歸降大魏但是不搬遷。
張傑在上書房叫來幾位大臣商議。
道:孫權這小子,怕朕打他,卻上表稱臣,又不願來洛陽,真是異想天開。
諸葛亮道:如今兵強馬壯,臣建議陛下出兵江東,一統天下。
嗯,是可出兵江東了,但是錯過了去年的時機,如今以是春天,淮南等地馬上進入梅雨季節,水道眾多,道路難行。荊州這邊容易生出瘟疫。所以還是再等等吧。最好是十月後,入冬再出兵。
一條從淮南南下,直奔建業,一條從荊州順江而下。兩路齊發,朕就不信他周瑜能擋住朕的數十萬雄師。
孔明,周瑜一直不服你,朕想給你個機會,讓你去打服他。怎麼樣?有沒信心?
啊!臣是戶部侍郎,再去帶兵不好吧?孔明道。
呵呵,這有什麼,朕說你行就行,你有信心沒?
臣有七成把握吧!孔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