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城碼頭二期工程仍在繼續,所謂的二期工程就是直接在碼頭旁建立一個大型船塢專門用來對碼頭的船隻進行維修。
瓦崗運來的水泥大部分都用在這個上面了,另外在嶺南同樣在見到碼頭規模比漁城的還要大,水泥透過漁城運到嶺南只有一小部分。
因為漁城對水泥的需求量同樣很大,再有就是嶺南的水泥工坊已經能夠自行生產,產量不大但對嶺南的建設非常有幫助。
瓦崗城李世民正在與長孫無忌商量關於收購長安和洛陽商家的水泥,這樣的話有種投機取巧的嫌疑。
長孫無忌認為方法可行,合同上可沒有註明在三年內不在進行水泥工坊擴建,增加產量所以合作依然能夠繼續。
李世民畢竟是要面子的但對於實際利益他還是妥協了,畢竟他是真的很缺錢。
“好吧,這個事情就交給你去做,先適當的增加一些不要做的太明顯。”
水泥工坊的產量每次都不同只能有一個大概的預測產量,長孫無忌對此已經找好了藉口,擴建工坊就是個不錯的理由。
在他們看來這點就是合同漏洞,即便翻臉在商業合作上他們也是站得住腳的。
實際上幽州的商人巴不得他們多生產一些,現在漁城需要的水泥很多,多到就算算上瓦崗城的水泥產量都還不夠。
嶺南的水泥工坊才剛剛起步,想要跟上建設工期採購水泥才是最節省的辦法。
於是在長孫無忌親自帶著商隊去交接後對他們的產量沒有任何的懷疑,財大氣粗就這樣的。
長孫無忌回到瓦崗後越想越覺得這次有些虧,早知道不設收購限制多運輸些過去就好了。
現在只能等第二批的水泥。
“秦王殿下,成了。”
李世民很高興,他早就算過了透過長安和洛陽的水泥工坊提供的水泥產量有他們的五分之一,都不知道那些人究竟存了多少水泥。
按照他對世家的瞭解對方的庫存一定有很多現成品,等第一次交易結算尾款後,世家們都知道必須要抓住這次賺錢的機會。
“太好了,下一次運貨是什麼時候?”
“大概一週後,只是長安和洛陽的運輸稍微慢一些,可能需要等下週才能夠運來。”
長孫無忌非常冷靜,關乎水泥的生意他必須將情況說明,他們的商隊也不可能分成兩路進行運輸,那樣是不會耽誤時間但是運輸的數量就會減少太多。
衡量之後還是決定先以瓦崗的水泥工坊產量為主,既然不設定產量那麼是時候對燒窯進行擴建。
李世民也是非常有決斷的人,賺的錢再次投入到建設水泥工坊中,爭取獲得更多的利益。
瓦崗城的水泥生意做的是風生水起,接連上長安和洛陽的很多人都跟著受益,生產水泥就能夠賺取大量財富,跟風的人有很多。
大大小小的燒窯生產真的是不惜餘力的生產,李世民都想不到為了利益那些人竟然會如此的瘋狂。
長安和洛陽的郊外有好幾處都在進行施工搭建新窯,有經商頭腦的都在想著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半個月後第三次交易的時候,瓦崗城的水泥產量直接就翻了一倍,讓人絕對很震驚,不過這樣正是彌補了水泥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