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延陀的將領們沒有見到他們想要見到的都覺得很奇怪,各自為戰的不應該在利益分配上鬧矛盾嗎。
或許是給他們做樣子,只是四萬匹戰馬超出了他們的底線,算是這麼多的戰馬他們個個將軍的部族也無法拿出這麼多。
談判便繼續進行下去,直到第二天薛延陀就願意給出三萬匹戰馬,絕不能再增加。
三萬匹戰馬分配上就會讓人很為難,畢竟誰都不想自己分的少不過薛延陀的人在談判上還是真的沉不住氣。
三萬匹戰馬放在唐國那就是一直很強的勢力了。
李世民和李元吉則是預設了他們談判的條件,至於後面的事情現在也不必商量。
薛延陀大將軍答應下來不然他們十萬人就全都要被拖延著,萬一對方用的是緩兵之計等增員來了他們就真的一個人別想離開。
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們答應的很乾脆,不過要等他們出了唐國後才能履行條件,雙方都答應了。
但是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先扣了他們五千匹戰馬。
從這點來講李世民就很有經驗了,不管談什麼怎麼談總是不能讓自己吃虧,先留下五千匹戰馬即便對方反悔他們也不虧。
真的去拼光騎兵這樣的事情就想想好了,他們才不會那樣做呢。
李元吉沒有說什麼誰讓李世民是先與之交戰的呢,算是先彌補了戰鬥的損失。
三方兵馬就這樣按照原路離開。
李淵在長安一直在等待邊關的戰報,究竟怎麼樣了也不知道。
滿朝文武全都跟著緊張,蠻夷入侵指不定誰倒黴,世家貴族們更是如驚弓之鳥,他們最怕受到損失。
還特意安排了很多家丁,這幾天的時間世家僱傭的家丁數量很多,如果加在一起至少有上千人。
缺乏安全感就是這樣,不過這倒是解決了上千人吃飯工作的需求。
半個月後戰報才送到長安。
李淵見到瓦崗騎兵大勝,已經將薛延陀十萬騎兵驅趕出唐國,眼下危機解除,李世民在戰報中提到要返回。
李淵覺得還是有些不放心,便派人將他的信件送到朔方,因為擔心薛延陀的人會捲土重來便讓瓦崗騎兵在朔方堅守三個月,一應糧草所需都會及時送到。
李世民並沒有拒絕,在朔方駐防也正符合他的利益。
就在半個月前,送走了薛延陀騎兵後並沒有進行追擊,而是與李元吉進了朔方城。
李元吉變化非常大,在朔方獨自經營出五萬騎兵,試問換成是他自己也無法辦到。
偏偏李元吉就做到了,而且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他的父皇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事情。
李元吉回到朔方後就將事情與李世民說了,並且希望他們能夠在暗中進行聯合。
李世民是多聰明的一個人將事情聽完後就明白過來原來都是為了理想而奮鬥,他們若是真的能夠合作倒是真的可以。
於是在沒有知道的情況下,兩兄弟進行了一番密探,具體內容除了兩人誰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