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殿下,這次出征會不會引來薛延陀部派兵馬過來攻打過來。”
崔浩說出心中擔憂之事,是有意提醒的。
李元吉當然知道,可他需要這樣的勝利,至於薛延陀部真的要來他只能選擇抵抗。
有了五萬騎兵底氣就是足,即便打不過也能夠撤回洛陽,為什麼不是長安,這其中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他的父皇長安他要是直接帶著五萬騎兵回到長安必然會被問責,到時候他的處境將會非常的尷尬。
最大的可能是讓他叫出兵權,可是兵權他能交出去嗎,安身立命的本錢絕對不能交出去。
直接去洛陽意思就是去投奔他大哥,憑藉兩兄弟的關係肯定是會接納他的,當然可能更看重他的五萬騎兵。
但區別是他大哥不會惦記他的兵馬只會讓他成為一大助力,如果真的到了要選擇的時候他會去洛陽。
實際上在他心裡去洛陽並不是首選,幽州才是他的首選要說帶著五萬兵馬去幽州是為什麼。
別忘了他的姐姐李秀寧可是大都督夫人,雙方的立場雖然不同但只要他願意投靠自然可以生活的更好。
他可是知道李德此人舉賢不避親,只要有本事就能夠擔任要職。
憑藉他的能力去幽州做一個都尉應該是可以的,當然他會選擇從校尉開始。
別以為校尉官職小,那也分地方,在幽州最大的自然是大都督,武將序列高階將領任都尉,中級將領任校尉。
這樣的安排也是根據先鋒兵的具體情況而定的,並沒有那麼多的官職反而在士兵管理上更方面快捷。
像唐國的兵馬,其中武將的職位就很多,還有武將中的文職人數就佔了不少。
李元吉對這些事情不過是想想,真要是讓他做選擇會根據情況來判斷,現在還沒有到那個時候。
“明天派人到長安送信。”
李元吉安排下去,至於是什麼事情就不是崔浩能夠知道的了。
按照他的計劃就藉助薛延陀部搶奪西域商人與時常出沒在邊境威脅朔方安危為理由,需要派遣更多的兵馬前來駐防。
李元吉找不來人不要緊直接讓朝廷派人來,六十萬的新兵不訓練的話根本沒有戰鬥力。
這也是他父皇為什麼在防守商州的時候肯給他統領那麼多兵馬的原因。
士兵再多戰鬥力不行與普通百姓無意,為了抱住朔方防止蠻夷入侵,他的父皇肯定會派人來。
唐國的形勢非常不好,內有幽州威脅,瓦崗的李世民更是想要爭奪皇子之位,吐谷渾的先鋒兵與張家兵馬對唐國都是有很大威脅的。
再加上薛延陀部在西域商路上頻頻劫掠都是在釋放一種不好的訊號。
憑藉這個事情就是他在朔方崛起的條件。
第二天李元吉就派人回長安,沒有過一天就迎來了唐國派往西域的商隊。
為此李元吉還親自接見了商隊的負責人,履行邊關守將的義務,要給商隊提供些情報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