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問題。”
“兩項技術需要支付一百萬貫。”
張蘇無忌臉色變換,一開口就是一百萬貫,造紙工坊什麼時候能回本呢?
好不過他還是有信心的,畢竟只要購買了技術想要在瓦崗城建設多少造紙工坊都可以。
到時候還能跟幽州搶奪一下紙張市場。
長孫無忌這次的談判很順利,明碼標價技術並不複雜,幽州方面會派遣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半個月的時間一座小型的造紙工坊就在瓦崗建城了,很快就製作出第一批宣紙,技術指導也完成了任務。
李世民看著一張張嶄新的宣紙心情非常的好,似乎已經忘了為了這兩個技術可是花光了這段時間積累起來的錢財。
長孫無忌掌握了技術之後很快就開始投入建設造紙工坊,按照計劃直接建設了二十個大型造紙工坊。
很多造紙工坊都是帶著瓦崗城中的商人一起投資的,畢竟二十個造紙工坊需要的人力物力都需要很多,讓李世民拿錢出來真的是難為人。
長孫無忌帶頭拉商人入夥,分出的五成都是李世民白得的,這二十家還屬於公家開辦在瓦崗城不會有人找麻煩。
二十家造紙工坊招募了六千多人進行工作,瓦崗城外的郊區成了一個大型造紙的工業區。
每天不停的工作,短時間就將紙張賣到了唐國各地,價格比市場價格便宜很多,到了唐國後都被哄搶。
幽州城守府李德已經得到訊息,也是感嘆李世民有破力竟然採用叢集式的生產模式。
從開始就大批次的搞生產,最狠的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竟採用薄利多銷的模式,只要這樣生產下去造紙工坊的收益還是很客觀的。
幽州各地都有造紙工坊只是按照城郡分佈的工坊成本可做不到瓦崗城那樣,經過這麼銷售硬是將唐國的紙張價格壓到了谷底。
相信很多世家的造紙工坊都會頂不住這樣的壓力而停產,這樣的話李世民倒是能直接佔領唐國的紙張市場,以後的銷售價格便可以回撥。
能夠做大事的人果然沒有簡單的,李世民這一手真是頂了很大的壓力,恐怕秦王的身份這才派上了用場。
而李淵明知道會引起世家等人不滿,朝臣們的反對他也必須要幫忙扛著壓力,畢竟要是李世民成功拿下紙張市場對唐國是非常有利益的。
李世民這段時間有些疲憊,每天都要到造紙工坊視察,還要盯著唐國方面的反應,壓力是很大的。
長孫無忌為了能夠佔領唐國市場是動用了所有的人脈資源,將很多人都綁上了他們的戰車。
為此也分配出去很多造紙工坊的利益,正因為這樣他們也做出了成績。
李世民也在籌劃瓦崗城的第一版報紙內容,發報紙才是他的目的。